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请给“真心”一点加持》
  • 随笔:《请给“真心”一点加持》

    更新时间:2018-12-29

    查看详情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笔和纸还没被冷落,一封信“连皮带肉”在路上颠簸跋涉,等到了收信人手里,已然有了心脏的温度。现在微信很快,不用笔不用纸,只要连上网络,千言万语一键发送,管它冷热。你怀念当初因为字没写好而揉掉重写的真心吗?

最近,我收到了朋友在外地寄来的明信片,惊喜的同时也很怅惘。两年前,书信文化曾迎来过一波热潮——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带火了《查令十字街84 号》这本书信集,当年年尾,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又彻底激活了人们心底所有与书信有关的美好。而回想再上一波的书信热潮,还是9年前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在大陆上映的时候。

书信之所以让人留恋,让人为字里行间无意留下的痕迹而动容,是因为它的真、它的慢。《查令十字街84 号》里的海莲·汉芙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然而为何它走到了现如今没落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跟信息技术的更迭有关,其次,也与投递的极不给力有关。偶尔在外游玩,给众好友寄明信片,便怀揣着兴奋跟人讨要地址邮编,对方却回:心意已了,但是实在收不到啊——自然十分扫兴。按理,现今门牌字号要比以前规整,小区里的邮箱也大多有建设,失件、漏发却反倒变得再正常不过了,实属不解。要我说,投递也要适当学一学信息技术的套路,拉拔一下尴尬的丢失率。

“虚妄共浮华之风盛行,乖戾与焦躁之人横生”,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一股新鲜空气。就算做一点妥协,那也是:书信这种形式可以消亡,但是书信所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不应消亡。

(海门农商银行  施红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