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农商银行:社区里“办银行” 把普惠金融送到家门口
更新时间:2022-10-08
“麻烦帮我看看这个月的补贴到账没有?”
“好的,稍等。这个月到账1505元,余额1580.27元。”
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的何留社区服务大厅里,一早便来了不少阿姨大妈,手上拿着银行卡正在排队办业务。
一台小小的机器,一方小小的桌面,已经可以为老百姓提供社保代缴、水电生活缴费、助农取款、信贷需求建档等多元化便民金融服务。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因为有了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摇身一变成为了方便邻里乡亲的“银行”,让周边群众不用大费周章前往乡镇、城区,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多种个人金融服务需求。
便民服务设在何留社区服务中心已有9年,社区吴主任说道:“我们社区离银行比较远,社区老人行动不便,坐车过去也比较辛苦,所以当时江南银行要在社区设置服务点,大家都挺乐意的,可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现在每个月在这里办理的业务大概有150笔。”
何留社区服务中心普惠金融服务站只是江南农商银行设在众多社区、商店的普惠金融服务点中的一个。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该行在常州区域设置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已达1165户,其中普惠金融综合点235个,普惠金融支付点924个,普惠金融智能点6个,覆盖常州地区521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94%;今年1-7月,共办理业务319.25万笔,较去年同期增105.49万笔,累计交易金额20.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4.16亿元。
政务金融一体化,让便民服务真正便民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升。江南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工作,通过向位于农村、乡镇的固定商户布放便民服务终端,配备服务设施,整合生活消费、政务服务等社会资源,将各项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即使在当地没有开办银行网点,也能满足乡里乡亲小额取款、卡密挂失、短信签约、残损币兑换、信贷需求建档、金融知识普及、代理缴费、政务服务等多种需求,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为了解决农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行今年先后对接常州市人社局、常州市医保局,已实现人社服务“就近办”中社会保险、就业人才、社保卡3大项33小项的经办、查询和打印功能;医保“15分钟服务圈”中7项查询功能。同时,该行通过江苏省联社接入“江苏政务一网通”,目前正在对接开发170项业务功能,力争通过多样化政务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品牌建设特色化,打造多样化服务样板
江南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普惠银行,围绕‘一行一品’建设要求,鼓励各支行积极开展特色化品牌建设,丰富品牌内涵,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该行在全行范围内倡导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旗舰点”,陆续形成了以村委党建共建为依托的“何留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点”、与溧阳水西村结对共建的“红色便民普惠金融服务点”、与专业市场合作共建的“夏溪花木市场普惠金融服务点”、与金坛供销合作社全面合作共建多家普惠金融服务点,服务点各具特色,切实将普惠金融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将普惠金融的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便民服务适老化,让普惠金融温暖人心
一直以来,江南农商银行坚持下沉工作重心,走出网点、走近客户,畅通金融服务的“末梢”,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老百姓感受有情怀、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随着该行金融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持续升级普惠金融服务终端,多功能助农终端的远程视频功能,只需一键呼入,就会有后台远程坐席人员通过视频对话,询问老年客户金融需求,实现“现金支取不出村、金融业务远程办”,从“金融自助”到“你来说,我来办”,让老年客户对金融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发挥金融科技之长,弥合老年客户数字鸿沟,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对特殊人群的服务能力。今年,该行普惠金融服务点还优化上线了“上门服务需求登记”功能,通过在服务点登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金融需求,系统自动推送至就近网点,由网点工作人员提供上门便民服务、切实解决特殊人群行动不便、智能技术适应困难等问题。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