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阴农商银行:打造“e银通” 助力乡村治理“阳光化”
更新时间:2018-07-30
为切实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现农村资金管理“阳光化”,今年以来,江阴农商银行积极参与江阴市农村“三资”系统平台建设,与市农工办等单位紧密合作,共同研发了江阴市新农村建设资金网络监管系统(简称:“e银通”)。至2018年6月末,该行已为江阴辖内12个乡镇街道、共152个自然行政村完成对接,交易笔数4.7万笔,交易金额3.56亿元,服务覆盖面达60%。
一村一账,规范公开。针对日常监督、村级巡察中发现的少数村(社区)存在“账外账”、资金使用混乱的情况,“e银通”规定全市所有村集体只能有一个财务端口、一套“三资”台账,所有资金进出变动都必须通过该系统操作实现,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公开。“e银通”将基层财务管理系统与上级监管系统有机统一,实现了各级机构对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实时、动态监督,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再造流程,防控风险。“e银通”对村镇两级有可能涉及“三资”管理的人员进行梳理和授权,明确申请、审核和审批人员的账号权限,并配套“加密狗”和动态密码,锁定专用电脑IP地址,明确角色分工。当村集体有用款需求时,村会计在系统内发起付款申请,扫描上传经证明人、经办人、审批人和村民理财小组分别签章的原始票据。用款申请提交后,审核人员重点对用款申请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检查原始票据的签章是否完备。审批完成后,网银系统才可完成转账付款。经过层层把关,“e银通”可有效防控相关风险。
线上运作,高效快捷。村级资金管理以往存在着“村会计付款申请难、村镇会计付款及对账操作烦、财务凭证填制工作量大”等突出问题,“e银通”上线后,实现了村级账户资金查询、转账、对账、审批的线上化处理,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村会计可进行资金支出的上报申请、审批及转账操作,足不出户办理银行业务,还可对所辖村级账户进行存款余额、交易明细查询。镇、街道农经办及记账中心费用审核人员,可审核下属村委上报的各类费用支出申请,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完成支付,也可及时查询每笔资金流向,有效保障村级资金的规范使用。
精确预警,严密监管。在日渐完善的“三资”数据库的有力支撑下,“e银通”集成了多样化的预警机制和阳光公开平台,有力促进了农村微权力的规范运行。在有招待费用超标、大额收支等情况出现时,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进行精确的预警提醒。市纪委、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可对预警内容进行核查,属于正常变动的予以销号,属于异常情况的则进入督办纠错程序,督促各级乡镇及时检查、反馈预警事项的整改落实情况。
(顾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