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安农商银行:担当金融天职 助力实体发展
更新时间:2018-07-30
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血液。近年来,海安农商银行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线,立足自身定位,牢记发展初心,担当金融天职,推动金融支持实体发展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6月末,全行实体贷款304.21亿元,占贷款总量的94.5%;其中支持制造业贷款154.9亿元,总量位居全南通市41家金融机构首位;投放涉农贷款291.05亿元,占比达96.4%,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占比。
担当地方金融主力军,全力服务实体发展。多年来,该行存贷规模持续保持县域首位,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在服务民生方面,创新推出建筑务工群体“鲁班卡”,全国范围取款、转账免费,目前发行近1.4万张;与县总工会合作,开办工会会员联名卡,增加企业内部应用功能,实现员工门禁、考勤一卡通,目前累计发行超1.7万张。在服务居民消费需求方面,推出“公职人员消费贷”“亲情贷”“薪易贷”“贷记卡分期”等产品。至6月末,发放消费贷款32.08亿元。在服务小微企业成长方面,以海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实施“小微培育计划”,筛选出726户私营业主、小微企业,纳入企业培植梯队,采取名单管理制和挂钩负责制,客户经理与所有企业客户一对一挂钩,定期走访对接。推动实施党员“赋能助企”计划,将400名党员与800户企业结对,让党员成为企业服务“温度计”,形成银企赋能合力。启动“百企越冬”工程,对符合条件企业实施名单制跟进、全流程服务,实施两年多来,共为128户小微企业增加授信14.59亿元,用信增加12.46亿元。
担当产业发展蓄水池,全力服务本土制造。该行着力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方面下功夫。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在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型制造、绿色制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探索推进制造业产融合作。近年来,新增制造业贷款中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占比分别达23%、16%和10%。以工业园区和板块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银政企携手攀新高”项目,累计对接支持制造业企业204家,发放信贷资金近20亿元。在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基础上,创新担保方式,先后推出股权质押反担保贷款、税易融、应收账款融资。强化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企业产业链平台,掌握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三流信息,为企业提供包括外汇结算、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近年来,该行与美国国泰银行和HAB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依托两家美元清算行,为近112户企业提供本外币一体化服务,其中各类外汇贸易融资累计发放3.5亿元,累计开立信用证2.16亿元,累计买入国内证福费廷2.88亿元。
担当普惠金融领头羊,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是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围绕“农业强”发展要求,该行先后推出多款信贷产品,在全县率先开展“两权”抵押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份额达90%;全县首家办理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和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积极支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施“金融支持一镇一品”项目,配套专项信贷资金和贷款规模,助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出农业龙头企业近10家,白甸草莓、李堡百叶、大公山羊、老坝港紫菜等品牌成功走出海安,中洋水产、鑫缘丝绸、兰波紫菜成为叫响全国的农业特色品牌。围绕“农民富”要求,该行对全县8万余名农户实施阳光授信超过60亿元。推广“整村授信+”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机制、产品和服务配套,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推小额信用贷款,明确10万元以下贷款80%以上以信用贷款方式发放,50万元以下贷款80%以上实现自助发放;配套出台小额贷款尽责免责管理办法,试行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批量担保模式,农业担保贷款推广不到3个月,累计放款就达2300万元。围绕“农村美”要求,该行推进“最后一公里”服务圈建设,发展“易捷通”特约商户500余户,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150余个;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全行发放绿色信贷400余笔,累计金额超5亿元;创新“光能贷”产品,推出光伏太阳能低息贷款,目前,该产品共发放365笔,贷款金额超3000万元。
(童夫军 张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