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 / 服务三农 / 江阴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勇当乡村振兴主力军
  • 江阴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勇当乡村振兴主力军

    更新时间:2018-05-25

    查看详情

江阴地处中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民营经济发达,乡镇企业实力雄厚,素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A股市场“华夏第一县”等美誉。党的十九大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围绕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部署和目标任务,江阴农商银行紧密结合“三农”金融需求,充分发挥本土法人优势,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支持乡镇中小微企业、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等,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了“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至2018年3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554.11亿元,在江阴全市的信贷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涉农贷款余额412.87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比例达74.51%。

创新服务手段,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活动。创新升级“阳光信贷”内涵,积极开展“阳光信贷”再走访活动,将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工作作为缓解“三农”融资难题、增量扩面小微企业的关键举措。基层支行紧密银政合作,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村委、供电等部门,获取企业的开票销售、纳税、用电等数据,并结合内部数据,筛选走访企业名单,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度和精准度。同时,主动转变营销理念,从个体营销向集体营销转变、从零散营销向网格化营销转变、从零碎信息获客向综合信息获客转变,创新打造五大营销新模式,着力为企业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通过全面走访、深入调研,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至2018年3月末,全行建档企业客户达46149户,授信企业2649户,用信金额461.48亿元。

全力打造小微服务快通道。采用事业部模式,设立“江银快贷”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由专业团队负责运作,研发专项信贷产品,服务乡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市民百姓等,满足其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推动全行小微贷业务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快贷中心每周定期安排小微客户经理深入乡镇,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资服务。至2018年3月末,快贷中心累计办理业务8450笔,授信余额28.26亿元,用信余额21.17亿元。同时,加强银政合作,成为江阴市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主要合作银行,放大信贷配套规模,实行全流程服务和名单制管理,优惠贷款利率,实施风险共担机制,支持创新创业,推出科技型、进出口型、服务型、创新创业型等五大类30多项产品。至2018年3月末,全行累计发放资金池贷款客户数达831户,贷款余额18.05亿元。

积极创新产品服务体系。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题,该行积极探索适用于小微融资的各类担保模式,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不断探索新型农业服务方式,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是扩大抵质押范围。推出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专利权质押、保单质押等新型担保方式。二是广挖他方数据深化与地税局、法院、公积金中心、商务局、科技局、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运用更多有效、真实数据信息作为企业增信依据,快速推出专项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三是探索新型农业服务方式。采用“名单制”管理,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广“农业助力贷”,主动减负让利,专门服务好家庭农场客户。探索“公司+农户”的贷款模式。利用资金纽带,紧密农企关系,形成了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扶持农户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格局。至2018年3月末,该行支持家庭农场5户,贷款余额71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7户,贷款余额3130万元;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贷款余额30490万元。

践行普惠金融,做民生金融的“建设者”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农村各类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农民的金融意识不断增强,面对不断变化的乡村金融环境,该行坚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加大农村资源投入力度,加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普惠型和便捷性,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行的网点遍布全市每个乡镇,是江阴地区网点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银行。

不断创新网点模式。深入推行流动银行车“环行计划”。根据基层支行出车申请,先后对全市上百家企业、医院和校园进行宣传走访,并配合支行做好手机注册、微信绑卡等多项业务。至2018年3月末,共有超过2万人通过流动银行车办理了金融业务,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难题。与此同时,采用无线网络连接技术,推出移动终端设备,有效打破了网点设置、营业时间等外在限制,进一步延伸了银行的服务网络,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目前,该行37家分支行均配备了移动终端设备,已为近万名客户办理了上门金融服务。

积极开展跨界互联。加强与腾讯、支付宝、苹果公司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通过借助互联网公司平台,不断优化快捷支付、信用卡申请、信用卡还款等功能,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务目前,该行已与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首家腾讯互联网+金融实践基地,推出了微信支付、微信摇周边、微信提现、理财通安全卡等业务与苹果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正式上线ApplePay业务,实现了暨阳借、贷记卡接入ApplePay业务,进一步提升了持卡用户支付体验。至2018年3月末,该行累计拓展微信绑卡用户23.53万户,微信交易笔数364.82万笔,交易金额达16.04亿元。

合作打造缴费通道。积极对接医院、学校、电信公司、天力燃气公司、江南水务等地方企事业单位,全力实现业务互通,共同搭建增值服务平台,促进金融与住、行、消费、健康管理和保障服务等领域的融合,竭力为老百姓提供“零距离”、“全覆盖”服务例如,创新推出“增值宝”业务,实现了企业网上购电、个人网上购天然气的功能;积极推广“校园缴费通”业务,对接“江阴教育”APP,服务江阴辖内学校与学生线上缴费;手机银行新增“生活模块”,添加话费充值、电费缴费、中石化油卡充值等功能。至2018年3月末,该行手机银行用户19.72万户,网上银行用户6.68万户,“收银宝”用户1.56万户,柜面替代率达90%。

对接三资系统,做乡村治理的“阳光房”

江阴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实力雄厚。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52个,村级总资产达267.63亿元,村级财务年收支流动金额近50亿元。如何有效监督这笔巨量资产和资金运营,成了一个新课题。该行积极参与江阴市农村三资系统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三资”系统),与市农工办等单位紧密合作,以村集体银行账户管理为切入点,共同构建“三资”账户结算和监管平台。截至2018年3月,该行已为江阴辖内7个乡镇、共计102个自然行政村完成系统对接,预计2018年将基本覆盖江阴辖内各自然行政村。

村级资金管理以往存在着“村会计付款申请难、村镇会计付款及对账操作烦、财务凭证填制工作量大、市镇级领导监管难”等突出问题。“三资”系统的建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处理和监督机制,实现了村级账户资金查询、转账、对账、审批的线上化处理,推进了农村资金结算的规范化、资金管理的集约化和财务对账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营运效益,形成了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农村“三资”管理体系,加强了对村干部权力的监管,有效促进了乡村治理的“阳光化”。

(顾澄龙)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