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农商银行:深耕蓝色沃土 赋能海洋经济
更新时间:2025-09-24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赣榆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特色经济”初心,主动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机遇,通过精准信贷投放、创新金融服务、深化政银联动等举措,为赣榆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截至目前,该行海洋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33.13亿元,为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筑牢金融基石。
精准滴灌,筑牢海洋产业根基。围绕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需求,该行精准施策,以专项信贷资源为产业发展“输血供氧”。一是聚焦全链需求,设立百亿专项资金。该行专设100亿元海洋渔业信贷资金,未来五年将重点投向渔港经济区建设(40亿元左右)、海洋牧场发展(30亿元左右)、渔业经营与消费(30亿元左右)三大领域,全面覆盖海洋水产种业、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环节,助力海洋渔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二是紧盯关键领域,强化重点场景支持。在“蓝色粮仓”建设方面,配合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推出“海洋牧场贷”,专项支持全产业链发展,贷款期限最长5年,利率低至LPR-20个基点;在设施渔业领域,与乡镇党委合作打造“整片阳光授信”模式,为墩尚镇、宋庄镇等区域养殖户解决鱼塘承包、苗种投放等资金需求。三是锚定主体痛点,创新多元担保方式。针对海洋捕捞产业,单列20亿元信贷计划,采用信用、《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质押、渔船抵押等多种方式,满足渔民在渔船动力支出、维修升级等流动资金及改造方面的需求,让金融活水直达捕捞一线。
创新驱动,激活蓝色发展动能。以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抓手,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边界,为海洋经济注入新活力。一是开发特色产品,适配产业发展场景。推出“渔港建设贷”,支持沿海渔港经济区及配套的渔货交易、冷链物流、海洋文旅等项目建设,贷款金额最高可达项目投资的70%,期限最长5年,利率低至LPR-20个基点;依托“苏科贷”“苏质贷”等产品,支持海福特、神仙紫菜等龙头企业研发高端海洋食品,助力“赣榆味道”等品牌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打造专业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向涉海小微企业推出“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存贷汇”基础上整合财管、人事、纳税等非金融功能,一站式解决“金融+办公”需求;将海头支行打造为“海洋专业支行”,联动涉海管理机构、渔业协会等,实现涉渔政务“一站式”办理,让企业和渔民少跑腿。三是联动多方力量,构建协同发展格局。通过“政银企”座谈会、行业协会联动等途径,以海产品龙头企业为“链主”,发展“链上金融”,为食品包装等配套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网红”直播达人、电商带头人为核心,采用“带头人+”模式开展链式授信,形成信贷资金闭环,助力海鲜电商产业高端化发展。
服务升级,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从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该行全方位优化金融供给,让海洋经济主体享受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一是优化政务衔接,实现服务“零距离”。在沿海支行设立专门窗口,协助渔业企业和渔民办理工商注册、抵押登记、社保医保等民生业务,拓展“农商·苏服办”“人社就近办”服务领域,推动涉海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
二是完善支付体系,覆盖生活全场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提供云缴费、扫码乘公交、手机银行等支付服务,依托“社保一卡通”解决滨海旅游中的支付难题;通过电子渠道为涉海企业和渔民提供海上贸易结算、费用缴交等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延伸增值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推出海洋渔业客群专属储蓄、大额存单、理财等财富增值服务,覆盖日常收支、资产增值等需求;联合“E路有我”平台,开展“大美江苏乡村行”直播带货,助力海洋鱼虾贝藻、海产零食等拓宽销路,实现“金融+产业+销售”闭环赋能。
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化海洋金融服务创新,以更精准的信贷投放、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全力助推赣榆区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庞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