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 / 服务小微 / 海门农商行:“五专模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 海门农商行:“五专模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更新时间:2015-10-10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今年以来,海门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小微贷管理模式,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和考核引导,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8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0.34亿元,占实体贷款比重的7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6.75亿元,增幅8.07%,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专业营销布局。在总行层面成立公司金融部,将1000万元贷款以上的大客户上收由公司金融部统一维护,把基层支行完全定位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经营单位,使其工作重心转移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上来。同时,启动客户关系战略地图建设,通过划分和锁定各支行营销区域,对辖内小微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全面走访,采集客户基础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上下游供应链信息等,并利用系统平台,对客户信息进行登录、汇总和分析,将维护职责落实到网点、落实到个人,打造“全覆盖、网格化、精细化、责任化、亲情化”的营销服务网络。至8月末,全行共采集小微企业完整客户信息1858户、对私客户信息17023户。通过下沉经营重心,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响应度和及时性。

专营服务机构。引进先进股份制银行的小贷技术,按照“准事业部制”模式,在南通地区农商行系统率先成立小企业金融部和城区、家纺城二个小企业金融中心。该模式以垂直管理、集群营销、全程风险控制为主要内涵,对“一圈两链”、“一优两先”、“一区两会”等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重点服务。通过建立“一部二中心”的营销管理框架,“营销+风险+产品”式的“铁三角”管理架构,编制“3W”手册、召开晨夕会、推行日小结、周小结等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小贷技术本土化改造步伐,在全省农商行系统率先实现了小贷技术的对外输出,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飞跃。至8月末,小企业金融部累计支持客户369户,放款金额近10亿元。

专属金融产品。组建产品研发项目小组,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功能、价格策略及服务手段等进行科学组合,用新产品、新服务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在全国首创个人荣誉贷款,在全省发放首笔活物抵押贷款、农副产品订单贷款和“增值通”贷款,新推出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为企业续贷减负;开发“I佳贷”,以“抵押+信用”模式,对企业独家支持,封闭运作,加快破圈解链速度。同时,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了“商超通”贷款、“产业链”贷款、“团贷通”贷款、“增信贷”等具有特色的系列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传统贷款品种,为小企业客户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平台。

专项考核办法。依托FTP管理系统,创新资金转移定价的组织模式、定价准则和基础框架,通过合理调高小微贷款FTP系数,适当拉大增量客户和存量客户的维护提成差距,建立包含客户增长数、维护数、走访覆盖面、FTP利润、客户评价、贷后检查、不良控制等多维度的考核指标,真正形成客户经理星级评价体系和晋升、退出机制,打造一支服务小微企业的优质团队。同时,制定全员营销管理办法,设计跨机构客户认领流程,将信贷支行与非信贷支行进行资源对接,提高全员做散做小的积极性。

专用审批流程。按照“审批用时尽量少、提供材料尽量简、服务效率尽量高”的原则,满足小微企业短、频、快、急的融资特点。通过制定专项信贷计划,优先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通过实施差别化授权管理策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通过推行表格化贷款调查模板,快速聚焦审查审批要素,减少因材料瑕疵退回重新调查的概率;通过开发客户内部评级系统,将评级方法和模型固化在计算机系统中,推动全行客户评级、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监测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通过建立后续服务监督机制,并借助辅助管理系统对信贷业务各办理环节进行流程计时,提高办贷效率和客户体验。(张益锋)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