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沭阳农商银行:主攻对公短板 提升服务小微质效
更新时间:2025-06-13
沭阳农商银行坚持以政策为指导,以改革为抓手,围绕补齐对公业务短板,提升服务能力,深挖市场潜力,担当伴随小微企业成长的伙伴银行。截至5月末,该行对公信贷规模达90.98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1个百分点。
一、深化联动营销,实现资金实力与服务能力“双提升”
积极策应营商环境建设,改进账户服务流程,匹配一揽子产品服务组合,促成资金闭环运行,促进低成本资金归集,为向小微企业让利、服务实体经济腾挪更多空间。一是开辟企业开户绿色通道。联手县市监局搭建“一站式”开户服务模式,推出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刻制、账户开户、结算及融资支持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一网通办”。截至5月末,新开企业账户1179户。二是开展代发工资业务营销。大力拓展代发工资业务,在企业开户的同时实施同步推介代发业务,提供网银代发、智慧食堂、工会福利等业务组合,为企业资金支付结算提供极大便利。全面梳理全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清单,按照属地原则推送到支行,由支行实施金融服务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实施公私联动、批量开户、待遇进卡营销,实现代发资金的有效归集,截至5月末,有效代发客户数35.67万户。三是开展异业联盟融合创新。通过产品投放与技术输出,与各类机构搭建一系列民生场景生态圈,在联手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中构建低成本资金引流的洼地,保持活期存款占比在全省前列水平,至5月末达37.14%、居全省农商行首位。比如:与住建局建设存量房在线交易平台,实现监管账户日均余额9366.43万元;与城管局建设维修资金平台,沉淀资金6.5亿元;与收单商户建设结算资金闭环,沉淀资金5.4亿元。
二、深化数据赋能,实现办贷效率与获贷体验“双提升”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授信业务,重塑公司贷款“短、频、快”优势,依托“三台六岗”框架,对标省级展业平台建设经验,在充分调研、掌握需求的基础上快速立项、加速研发,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成功上线企业授信全流程平台,提供企业客户信息维护、企业客户360视图、企业授信申请、准入备案、授信调查、授信审批等功能,支持贷款申请、风控、调查、审批的移动化、无纸化、智能化,补齐公司信贷线上短板,目前平台运行稳定,上线以来接受授信686笔,成功257笔、金额21.3亿元。借助自主研发的普惠云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网格、数字营销、数字风控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小微企业普惠建档、信用评级、批量调额,对信用达标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对优质小微企业推介省级特色产品以及自有具备财政贴息功能的“富民创业贷”等优惠产品,对暂时出现困难的小微企业推出“纾困贷”专项产品,主动携手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开展对公项目赋能,梳理归行率极低客户、未合作规上企业、维护缺位的重点账户和机关单位未开账户“四类”对公客户清单,按事业部、支行逐家现场讲解惠企政策、培训营销方案、传授话术、教学科技工具,引导基层精准营销。
三、深化网格走访,实现信贷客户与贷款规模“双提升”
围绕目标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制定时间表、流程图,层层抓好推动、监督与考核。至5月末,企业贷款户数、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5.51%、17.6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持续深化数字走访。通过党建共建获取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富民创业贷、个体工商户及他行贷款数据等相关信息,建立潜在客户目标清单,为支行精准营销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围绕企业和商户建档,推动城区事业部和微贷部联手做好专业市场、街道商户、社区住户等集中走访签约,推动农村事业部、支行开展每月两村循环走访,做到线上跑数据和线下跑客户相结合,运用好数字网格化营销轨迹,推动单位负责人做好过程管理,推进走深走实。二是扎实抓好联合走访。强化银政、银村、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做实网格融合、走访联合、服务结合,为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一揽子需求解决方案。围绕省联社发布的个体工商户、专精特新、苏农贷等走访任务抢时间、赶进度、争一流,授信面、用信面均超额完成省联社考核要求,苏质贷、专精特新贷、科创贴息贷等省级信贷产品的投放金额均处于全省前列。三是参与融资协调走访。结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派两名业务骨干参与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通过对接县发改局、金融监管局,及时获取有纳税收入的小微企业清单并精准推送至支行开展营销走访。截至5月末,已完成23775户企业走访建档,累计授信10.26亿元、用信8.84亿元。(苗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