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营管理 / 经验介绍 / 宜兴农商银行:深化政银合作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 宜兴农商银行:深化政银合作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更新时间:2025-09-15

    查看详情

宜兴农商银行紧跟宜兴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与市工信局创新共建政银协作机制。聚焦制造业“技改数转网联”中的痛点与诉求,精准施策创新服务,在畅通政策、破解融资、激发动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提供了强劲金融支持。

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畅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针对政策信息与企业融资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该行与市工信局突破传统模式,联合打造常态化运行的“政企银互动沙龙”平台。这一机制创新构建了集权威政策解读、精准融资对接、即时需求反馈和专业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高效协同闭环。上半年成功举办沙龙活动13场,覆盖电线电缆、陶瓷耐材、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企业550余家。活动中,工信部门聚焦省市最新“技改数转”奖补政策进行解读,明晰申报路径。宜兴农商银行依托深耕本土的优势,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金融方案及专业指导。这种“政府引导、政策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受益”的协同模式,有效打通了惠企政策与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政策红利的直达性和企业的获得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创新专属金融产品,破解融资瓶颈降本增效

该行面对制造业企业在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中普遍面临的“一次性投入大、融资成本高、传统抵押不足”等核心痛点,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技改更新贷”。该产品创造性地将省级财政1%、市级财政2%的叠加贴息政策深度嵌入产品设计,实现了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的高效协同。不仅为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更通过银行的高效审批,将政策红利精准快速地转化为企业信贷资源。截至6月末,“技改更新贷”已高效投放14笔,金额达1.79亿元,投放规模位居全省农商行系统前列,预计可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逾500万元。这一低成本资金如同“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企业启动技改的初期压力,为其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金融驱动力。

三、 深化政策协同机制,放大财政金融叠加效应

该行积极响应《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及宜兴市《关于促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若干政策》的精神要求,通过将省市两级合计3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机制深度整合并前置嵌入“技改更新贷”的产品流程,扮演了“政策传导中枢”的关键角色。企业申请贷款成功后,即可同步、自动享受贴息优惠,简化了利率优惠申请流程,降低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融资门槛与综合成本。这一机制创新不仅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撬动金融资本更多、更精准地流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更充分体现了地方金融机构在疏通政策落地“堵点”、提升政策效能与协同性上的作用。

四、 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多维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支持制造业“技改数转网联”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信贷支持难以满足转型全过程的复杂需求。为此,该行积极拓展服务范围,着力构建覆盖企业转型升级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赋能”综合服务体系。 联合省内权威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方案的专业评估与技术诊断服务,帮助企业识别路径、规避风险,提升技改投资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弥补企业在专业技术研判上的短板;搭建产业对接桥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互通、技术协作与资源共享,助力企业融入区域产业生态,降低协同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持续扩大沙龙覆盖广度,开通“线上+线下”双轨咨询服务通道,提升服务的覆盖面、便捷性和响应速度;探索“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通过股权与债权的有机结合,分层分类满足企业在不同转型阶段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成本。(韩 婧)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