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闲听昆调静赏曲》
更新时间:2018-05-24
看戏听曲,昆曲肯定是“听”更为确切,因为故事里的情节、戏中人物命运都熟稔于心,所以人们常常说“听戏”是有道理的。欣赏昆曲真是需要心境的。要够闲,够静。
最好是午后,抑或黄昏,风和日丽,或细雨潇潇,看才子佳人演绎乱世传奇,遥远的年代遥远的故事,一切都不沾身,却偏偏入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那就是光阴啊,一歇板,一甩袖,世上已过了千年。
昆腔又叫“水磨调”,同样的曲调从明末唱到清初,再唱到今时今日,每次响起时,它还是一样的慢、一样的美、一样的柔软蚀骨,让时光凝住。
昆曲会让你的心安静,在做完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暂时放下可做可不做的事,让自己摆出最慵懒的姿势,看水袖翻舞,听曲调悠扬,让时光陡然慢下来、空下来、定下来,近乎静止。仿佛大雁从天空缓缓飞过,云间依稀留下人字形的影子,圆圆的荷叶平整地铺满整个池塘,新出的荷花上立着蜻蜓,花朵从春天开到冬天,月亮在黑夜凝望含情脉脉……
杜丽娘在牡丹亭见了柳梦梅,低着头,侧着身,面庞半遮半掩,可是两个人的袖子却搭在一起,难解难分,于是那么多的欲拒还迎、缠绵不尽,就在这两副水袖间款曲暗通了……那情味,比四目交投更加痴缠震撼。昆曲舞台上的水袖,搁在外行手里只是一条素净白绢而已,一旦搭上了伶人的手腕,就好像还魂似的,有了千般心思、万种表情,喜怒哀乐全在一收一放之间了。
旦角儿的万语千言,嘴上说的不做数,眼里说的也欲诉还休,于是要让身段儿帮着说,脚跟儿帮着说,裙儿、褶儿、衫儿、带儿也都帮着说,而最诚实不欺的,就是水袖,一招一式都极坦白,又极婉媚。
而当你在一段水袖的舞蹈中忽然找到了最对应自己心境的那句对白,不需要语言,不需要解释,甚至不需要眼神的交流,只是一道弧线一个手势已经交代过万语千言,那种充满的幸福,是比任何一味心灵鸡汤都来得实在的。
林黛玉听昆曲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此句在我看来可谓是大境界了。昆曲的趣味在于她的韵律和唱词的协调,以及唱词本身所蕴含的情感。若只是停留在“看戏”的层面,是无法体会到昆曲的独特韵味的。发现戏上的好文章,自然要循着古人的脚步,体会人物的心境去领悟。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体验、去传承、去发扬。
太忙太累的时候,也许我们都需要一小段时间,听一听昆曲,过一段像昆曲那样慢、那样静、那样“无用”的时光。
(南通农商银行 张伊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