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寻人不遇》
  • 随笔:《寻人不遇》

    更新时间:2018-05-24

    查看详情

      唐朝诗人贾岛因为洛阳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发牢骚写了一首诗叫《寻人不遇》,“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1000多年以后,一个美国人叫比尔波特,从山东曲阜出发,历时30天,120个地方,去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诗人早已渺渺西去,面对这些曾被淹没、被掩埋、被遗忘的墓前,他倒出一杯70度的威士忌酒洒在地上,大声念出墓中人最美的诗词,与岁月里已逝去多年的身影对饮,祭奠他们,故也称作《寻人不遇》。

4月23日读书节那天,单位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大家一起观看樊登讲解这本《寻人不遇》的视频,再现中国古代高贵而有趣的诗魂。听樊登对着桌子上的地图娓娓道来,如果对中国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对这些诗人有一定的了解,那这真是一本非常美妙的书,看似行色匆匆,看似天涯孤旅,但每一个地点、每一首诗、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让人掩卷遐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书里,在诗里,跨越所有的时空和地域局限,隔着墓碑与冷土,隔着岁月与生死,与诗人共舞,与诗魂共鸣。

“我所拜访的诗人们的墓地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大的区别。有的简陋,有的宏伟,有的已经变成农人的耕地,而有的则成了乡村垃圾场。但他们的诗歌却流传下来,在那些甚至没有什么文化的农人的明灭烟火里鲜活着……”,这里到处都是说不完的故事,这里到处都是数不清的传奇。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习以为常让我们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敏感和自信。如比尔波特所言,100年前的事情,在美国已是古代史,而在中国只能算是近代。源远流长和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让这个老外沉醉赞叹。在中国,李清照、辛弃疾、曹植这些名字在语文课本里、在无数华人心中,然而光耀千古的文豪们纪念堂前门可罗雀,一天可能都等不来一个访客,但无论如何,他们留下的诗是一座丰碑,润泽千年,在潜移默化中用最柔软的方式来让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变得更加坚强。

(泗阳农商银行 张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