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悠悠粽叶香》
更新时间:2018-06-26
邻居去嘉兴公干,特地买了一些五芳斋的粽子回来。嘉兴的粽子很有名,江浙一带卖粽子的几间小铺几乎全打着嘉兴的名号。邻居很是热情,送了我们几只,盛意难却。我今早煮了一只,里面的腊肠很好吃,可是说实话,我实在没尝出来其中本应有的粽叶的香味。
事实上,自从出了家门,去了外地求学后来工作至今,吃过的那么多种类的粽子,我几乎再也没有尝出粽叶香。在我有限的记忆中,粽叶的香味似乎只有在家里才存在过。父亲非常爱吃粽子,可是非常遗憾,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包。小时候,我们生活的镇上还没有卖粽子的铺子。偶尔也会有小贩在端午前后推着车子叫卖。不过也许在父亲看来,“买”失却其真意,总不如自己动手包的好。所以,端午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将芦叶和糯米准备好了之后,就会请本家的一位老人帮我们包粽子。
那时正是农忙期间,我们那边尚未实行机器收割,家家户户都很忙,连我们孩子也不能闲着。白天自然是没有空,只有等到晚上。院子里开着大灯,老人坐在灯下麻利地包着粽子。我们几个孩子围着他,跟着他学,却怎么也学不会。常常他手把手地教了之后,我们终于包出来一个,自认为非常成功,他还要重新加工一番。年年请他包,年年我们在一边学,可是年年我们也没有学会。直到现在,在我所认为的最困难的事情中,包粽子算是其中之一。
包出来的粽子很多,但是大部分还要分给亲戚和邻居,我们自己家人吃的反而很少。我们家的粽子只是糯米,煮上一夜以后,第二天早上起床,闻到扑鼻的粽子香。母亲早已将剥好的粽子放在碗中,真真是“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父亲吃粽子会在上面撒些白糖,这是他认为最经典的吃法。姐姐深受他的影响,也是爱吃白糖的,就连平日喝粥吃白米饭也都要加上一些。我却是不喜欢的,但是虽然我坚决不要它,父亲总还会向我的碗中加上一些,他觉得吃粽子不加白糖简直还不如不吃。 往往吃了两个以后就饱了,但是父母亲觉得它好,便不住地劝着我们再吃一些,我们看着碗里的粽子发呆,虽然觉得它们的确很美很香,却实在是没有肚子再吃了。不过可以尽情吃的也只有这一顿,粽子很快就没有了,这个时候才后悔当初没有多吃一些。
我们渐渐地长大了,那位老人也很老了,已经不能再帮我们包粽子了。幸亏这个时候,镇上开始有卖粽子的人家。父亲虽然也会买一些回来,粽子也还是有些粽叶香,香气却不能弥漫整间屋子,小时候吃自家包的粽子的那种欢喜的感觉也没了。
现今的粽子千品百种,像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可是我再也没有闻到那扑鼻的粽叶香了。对于这许许多多的种类,我也一直心存困惑:这些裹着粽子外衣的真的可以称为粽子么?许慎的《说文解字》上说:“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根据这些,我的理解是,不管粽子如何的沿革,粽叶的香味不能被沿革掉。我倒宁愿只要有糯米的粽子,至少还会有些粽叶香。《二十四诗品·冲淡》篇说:“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如果用之来形容粽子,又何尝不是呢?
(紫金农商银行 戴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