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人生至贵是淡泊》
  • 随笔:《人生至贵是淡泊》

    更新时间:2018-07-09

    查看详情

在南京生活的那会儿,我最爱游历于新街口、夫子庙等繁华之地。在这些地方总是能发现零星的奇人怪事,一个乞丐算是其中之一了。

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却不似寻常乞丐那样邋遢,只是略显朴素。一顶帽子遮住了半颜,蹲在地上用娴熟的笔锋在地面上轻逸地画着蒙娜丽莎,迅速地勾勒出眼睛轮廓,慢慢细腻雕琢颜色的分布,神情专注。围观的人想不通他有这么好的艺术天赋在一家艺术馆或一家画室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拿到一份不薄的薪水,为什么要流落于街头巷尾乞讨为生……但我能读懂:他不仅是个特立独行的画家,还是一个淡泊名利的智者!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颜氏家训把从古至今的人分为三类:一者高尚士也,淡泊名利,不论世俗的浮躁,只求淡然品味人生;二者平庸者也,放弃自己的初衷,随波逐流,不知幸福为何物,盲目地束缚自己追寻利益;三者小人也,为图自身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历史流转于沙漏,浮沉上下近千年;一朝一代的交替,万物盛衰的辗转,唯一抹不掉的是追名逐利的欲望。谁都曾想过“诗万卷,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的洒脱,但又有几人真正能有“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的情怀。往昔一瞬,才发现自己已沦落尘世,为着星点私欲,膨胀成自己陌生的样子……

身处尘世烟云,有几人能够视名利于无物?钱钟书却做到了,一代国学大师,站在中国文学的顶峰,对写作如痴如醉,却不愿对媒体炫耀自己的作品。外国记者甚至这样表达见他一面的艰难:“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钱钟书之所以不愿露面并不是他孤高自傲,是因为他认为写作是自己喜爱的事业,是生命的一部分,文章受到追捧只是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做着热爱的事业无关乎外界的世俗名利,走出名利的围城,城外的风景更是绝妙,让你得到淡泊带来更好的馈赠。而困于名利围城中的人,只会终日郁郁寡欢,不知目的毫无头绪地追寻所谓的功名利禄,一朝得偿笑逐颜开,一朝跌落心结难解……

浮躁的现代生活,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快节奏的工作趋势,促使着我们来不及多想:薪资一定是最高的,工作一定是最优的,旅行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没有时间去认真赏一处春花,更不会静下心来去爱一个人……到头来名利或许是得到了,但更珍贵的却也所剩无几!

从初阳升起到日落西斜,这位地砖上的画家终于收起他最后一笔线条,一幅栩栩如生的蒙娜丽莎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也许今天,这幅画会被人来人往的脚步所抹去;也许明天,这幅画会被大雨冲刷得不留一点痕迹,唯一不能抹去的是那位画者淡然的心境,不被生活所累,不被名利所累。

人生须臾,只在弹指一瞬。保持一个淡泊的心态,去采一束东篱之菊妖娆深秋暮色,释怀名利浮尘,点染一世年华。此刻忘却名利的你,登泰山不会叹人身之渺小,观沧海不会哀生命之短暂,踏蜀道不会畏山路之崎岖!淡泊是一种态度,是人生至贵的东西!

(南通农商银行 秦燕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