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人物通讯:《朱冬乙:一入农金三十年》
  • 人物通讯:《朱冬乙:一入农金三十年》

    更新时间:2018-07-30

    查看详情

也许是因为见证了付出,岁月似乎对朱冬乙格外开恩,眼前的他面皮白净,语速和缓,斯文儒雅,光凭外貌,丝毫看不出他已经有54岁的年龄和36年农村金融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

轴,这几乎是身边所有接触过朱冬乙的人的第一感觉。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事,再难,他也会一根筋轴下去,一条道走下去,九头牛也别想拉得回。

轴不平,“三不”人员提笔亮剑

“我进信用社是‘三不’人员”,提起当年,朱冬乙自嘲自己是历史的产物。所谓“三不”人员,就是“农民合同工”,不吃商品粮,不转户口,不拿固定工资。1985年,东台市农村信用社招聘“三不”人员,时龄20岁的朱冬乙考入进了东台市农村信用社三仓镇信用社。不高的职业起点,让他对工作倍加珍惜,舍得拼命。仅12年时间,他已经从一般员工,干到入党并升职为曹丿农信社副主任。

1995年12月,农信社与农行正式脱钩。分门办公的东台地区农信社可谓百业待兴:办公条件恶劣,信贷资产质量差,并且社会声誉总是受到外界和他行的恶意诋毁,业务经营困难重重。耳闻目睹所在单位遭受的种种不平待遇与无妄非议,青年的朱冬乙积蓄了一腔的焦虑与愤懑。199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辗转难眠的他披衣起床,捻亮台灯,奋笔疾书。第二天,一份3000多字的关于东台地区农信社面临困境和所受到声誉攻击的情况报告发往北京,而收信人正是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半个多月过去了,在戴相龙行长的批示下,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调查组来到东台开展调查,最终东台市委宣传部和东台人民银行联合发文,规范辖内各银行机构对外宣传,困扰东台农信社许久的声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1997年,乡镇企业改制,大量企业集中倒闭,不良贷款前发后起,清收工作异常艰巨。面对这样的实际,较真的他没有知难而退,甘当“太平官”,而是冲锋在前,主动与地方党政、主管部门沟通接洽,为减少曹丿农信社抵债资产损失东奔西走,最终得到免除土地、房屋变更费用的优惠政策,实现3000多万元信贷资产收产抵债“0”费用。

轴支农,小西瓜育成大产业

享誉大江南北的“东台西瓜”品牌发源于三仓镇官苴村。1986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周增斌的小木匠走进三仓农信社,他想借笔贷款尝试西瓜种植。时任三仓信用社信贷员的朱冬乙没有以貌取人,而是当即背起挎包,夹着算盘跟随周增斌来到田间,详细了解大棚西瓜种植。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他决定贷款3000元——当时第一笔大额农户贷款给周增斌。正是从这个3000元的启动资金,周增斌的西瓜种植从几亩地发展到几十亩,乃至后来的几百亩,小木匠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和三仓地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1996年三仓全镇推广大棚西瓜种植,信贷资金需求强烈。结合近10年对当地大棚西瓜种植的跟踪、研究,朱冬乙大胆决策,和三仓信用社其他同志一道主动上门问贷,在官苴村开展现场授信。一时间村部人头攒动,当年官苴村128户大棚西瓜规模种植户获得信贷授信3000多万元。由于信贷资金的助推作用,小西瓜逐渐发展成为三仓镇的大产业,2017年,全镇年西瓜产值超过4亿元,三仓地区90%的瓜农,都在三仓信用社的扶持下实现增产增收。

西瓜产业发展壮大了,销路宽广了,每年5-9月份的西瓜销售黄金季,上海、无锡等地瓜果市场更是随处可见俏销的“东台西瓜”和三仓瓜农的身影。瓜农们的脸上笑开了花,可手里的大额现金安全问题却成了甜蜜负担。针对这样的实际,结合支农资金组织,朱冬乙主动向上反映情况,并大胆提出跟随瓜农外出收款的建议。由于既解决了瓜农回笼资金的安全问题,又兼顾了支农资金组织,朱冬乙的提议迅速得到了上级的支持。胆大心细,想瓜农所想,急瓜农所急,朱冬乙赢得了客户,三仓农信社也成为全盐城首家存款余额超亿元的营业网点。

轴服务,成就五星级网点

2012年,东台市农村信用社翻牌升级为商业银行。2015年11月,朱冬乙调任东台农商银行南沈灶支行任行长。狠抓文优服务,当年该支行创建“盐城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乡镇星级示范单位”成功,2016年创建“江苏银行业四星级营业网点”成功。没有骄傲自满,2017年,他继续带领员工向难度更大的“江苏银行业五星级营业网点”发起冲击。8大模块163项考评,从环境卫生,到文优服务,再到公共服务……朱冬乙没有发憷,而是带领全行员工一根骨头接着一根骨头啃,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南沈灶支行成为当年全市43家支行中成功创建五星级网点的两家之一。

“评选成功不难,难在日复一日的坚持”,朱冬乙这样说。杜绝“运动式”的创建,他将高标准、严要求用在了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坚持每日勤打扫,每周学制度。农民起床早,为了能准时开门服务,他主动向总行申请早上提前一个小时接款包。一开始员工也不理解,但时间久了,早到岗、早接包的好处逐渐显现出来,打扫卫生时间更加充裕了,召开晨会时间更加充足了,营业前的准备工作不再像原来那样急急忙忙、马虎了事,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紧张有序,客户的满意度、美誉度高了,员工的抱怨也消失殆尽。

改变“野蛮式”生长,摒弃“粗放式”发展,以优美的服务环境吸引客户,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南沈灶支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高达72%的存款市场份额既是对朱冬乙的褒奖,也是对南沈灶支行的加冕。

一入农金36年,从此芳华全交付!“轴”也许是人们对朱冬乙最初的印象,而较真,敢讲真话、敢干实事则才是朱冬乙最真的性情和最显目的标签!

(东台农商银行 张明华 王诗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