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记忆深处》
更新时间:2018-12-10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回首改革开放这40年,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有心酸、有甜蜜、有艰辛……往事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这么一句话:“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
衣
小时候的我很爱漂亮,每逢过年时,都希望能够穿上美美的“花”衣服,在小朋友们面前炫耀一番,可是,我经常穿的都是哥哥穿过的、嫌小的衣服。看着灰扑扑的衣服,我眼里泪水直打转,这时候爸爸总会安慰我,说等我再长大些就会有“花”衣服穿了。小时候的我总是很不理解、很委屈,凭什么我总是穿哥哥嫌小的衣服?为什么我就不能有自己的新衣服?天寒地冻冷得瑟瑟发抖时,我也只能又加了一件打着三个补丁的棉袄。时至今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时那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无奈和艰辛。物资匮乏是那个年代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食
现在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食品整齐陈列在食品柜中,这在我小时候是怎么也不敢想象的。小时候,我从来没见家里的旧米缸满过。清晨,我在一片鸡鸭嘈杂的啼叫声中起床,洗完脸准备吃饭的时候,经常看到妈妈用舀子小心翼翼地滤掉米汤,把米舀到我碗里,让我吃完去上学,而他们就喝照得出人脸的清水粥。小时候,食物少得可怜,香蕉、草莓、无花果等等水果,是听也没听说过,唯一吃过的就是西瓜了,因为当时村里面的村民们集中种西瓜,闭眼回想,那可真是人间美味啊!时至今日,我一吃起西瓜,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住
我家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70年代,我们住的是三间瓦房,爸爸妈妈住一间,我和哥哥住在一间有土灶的房间里面。记忆中,每一次煮饭的时候,妈妈总是咳到脸红,我总是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后来长大后才知道,是被烟熏的。80年代,国家对下放的知青进行统一安置,爸爸从小学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又调到了乡税务所,渐渐的,我家的生活有了好转,在老家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而小学课本里对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介绍,在后来的日子里,也一一实现了。我家是村里第一户装了电话的人家,接通那一天,全村的村民都涌到我家来看这个异常新奇的东西,我兴奋地在家来回跑跳,爸爸脸上也笑开了花。现在,我住在宽敞明亮的大别墅里,享受着空调,这种舒服的感觉是小时候不敢奢求的。
行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是,在那个年代,因为大环境所限,乡村的道路并不畅通。我仍清楚地记得,上高中时,我骑着家里唯一的一辆二八杠自行车去上学,雨后的泥土路泥泞不堪,使我苦恼不已,衣服鞋子上全是一块块的泥巴,自行车轮胎上也沾满了泥浆,自行车根本无法推动。好不容易到了学校,我已是满身汗水,衣服上沾着泥浆。狼狈不堪的我一出现在教室里,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我只能苦笑,在无奈和怅然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后来,各村发动村民,利用集体的力量,建了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小道。道路建成通车那天,爸爸满脸笑容地在平整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走,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扬中农商银行 司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