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跑步与读书》
更新时间:2019-09-11
有大贤者说,唯跑步与读书不可辜负。
私下里以为,跑步,指的是人需要经常锻炼、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随时都拥有良好的状态,轻松应对每天未知的挑战。达到这个目标,跑步是有效的途径,当然也还应有其他的选项。比如游泳,比如撸铁,再比如球类运动。但人家只是说跑步,是不是跑步最为简便、最为易行,不需要任何器械,甚至不需要同伴?
一个人,一双鞋,不挑场地,不挑时间,随时、随地,想跑就跑,想跑多久就跑多久,累了,就可以歇一歇,体力恢复些,还可以继续跑。
定下时间或是距离,或快,或慢,全神贯注于脚下的路、身边的树、街头的景,血液因运动而澎湃,将力量输送到身体的每一角落,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迎着风,欣赏路边不断变化的街景;放空大脑,感受风吹过皮肤,感受跑鞋踩过落叶,呼吸均匀而有力,胸腔由于呼吸而充盈。汗水不断地渗出皮肤,聚成小珠,顺着身体蜿蜒而下,最终肆虐成河。带走热量,也带走了疲劳与倦怠。大脑分泌出多巴胺,将维持一整天,没有跑过的人,不懂得其中的快乐。
读书呢?读书当然不可辜负。
书,分成很多种。文学历史政治哲学,还有各类专业书籍,浩如烟海多如牛毛。好的书,读了会有所收益,坏的书,去糟粕留精华,了解世界的另一面。
一盆花,一只猫,一杯茶,一本书,静静地窝在沙发上,倾心与书交谈,度过一段美妙的下午时光,忽抬头,已是华灯初上了,应该是许多爱书人心驰神往的休息方式吧。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读一本好书,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私下里又以为,这里的读书,换成学习应更准确些。学习是终生的,不只于学生时代。知识结构的更迭、内容的变化出新,都要求我们每个人将学习视为终生的事业。我行的学习云端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内容丰富详实,形式生动活泼,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在手机价值最大化。
毛主席在学生时代,针对当时国民的现状,曾提出“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大贤者说的与主席的号召,也是一脉相承的吧。
(紫金农商银行 范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