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古塔心事》
更新时间:2019-09-26
小时候,每次去老宅,都会找机会去古塔,一个人在塔下转上半天,然后再回去,不与任何人说起去了哪里。若有人偏执问起,拗不过时,也只说是去八字桥下面看鱼虾嬉戏了。
那时候的塔,还不是重点保护文物,没有名气,没有人做它的讲解员,诉说它的传奇历史、它的丰功伟绩。那时候,它就是一座孤塔,从建起就一直在那里,经历沧海变桑田,驻守在汪洋大海上,固守在屋舍和农田阡陌间,就像是卸甲归田的老农,履行完历史赋予的使命后,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不作声地安度晚年,是那么的不起眼。
那时候的塔,还没有建庙,塔下也没有供奉佛像,没有人敬拜,门栏紧锁,塔里只有一眼箩筐罩住的海眼,据说直接联通大海。那时候,它就是一座孤塔,与不远处的庙宇遥相呼应,中间虽然隔着一里多的路,却能把和尚的早晚课随着风送过来,声音也随着风力大小,时高时低,抑扬顿挫。久而久之,竟慢慢地摸索出早晚课的规律,有些兴致的时候,会提前一小会儿到塔下,依偎着塔坐下,等着早晚课开始。渐渐地,也能跟着哼唱上一小段,唯独不知道经文如何写、是何意罢了。
那时候的塔,还未曾为它固身,没有为它设上白玉围栏,四面环绕庄家作物,放眼周边,只有数处棚屋,愈发显得寂寥。那时候,塔身斑驳,年久失修,墙砖风化扬灰,四角磨圆,上上下下无处不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绕塔周身盘旋而上的一格格的佛龛里面,有少许坐佛,但大多数都是空着的,没人说得清去向。留存不多的一些坐佛中,有些还侧倚着佛龛的边,摇摇欲坠的样子,真正会心悬上好几天。以至于每次去看塔,总要在那几个位置多站上一会儿,甚至期望刚好那时候随风落下,人站在塔下就能稳妥托住。塔顶上原本有一口铜葫芦,夕阳西下时,落日余晖摩挲古塔时,会斜映下一侧身影,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借着那一瞬的光线,触摸到倒影在农田上的铜葫芦。当然,岁月的磨蚀,葫芦早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样,究竟是木、是铁、是铜,或是其他,终将未能得知,也不会得知,因为铜葫芦也早已不是那个铜葫芦了。
(东台农商银行 何亚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