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垂虹桥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21-05-17
“久客怀归辞旧知,扁舟江上欲行时。多情最是垂虹月,千里悠悠照别离。”这首诗是文徵明描写垂虹桥的,没错,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垂虹桥正是我身后的这座垂虹桥,经过历史的变革,虽然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座断桥,但她依然是我们吴江人心中家乡的桥,2019年垂虹断桥入选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宝”。那么,关于垂虹桥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垂虹桥位于松陵镇东门外,旧时素有“江南第一长桥”美誉,名闻遐迩。垂虹桥最早兴建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时期。
北宋庆历八年六月,新桥落成,取名利往桥,俗称长桥。最初,垂虹桥为石墩木桥。元代泰定二年,由县令张显祖易木为石,用白石垒砌,改建为62孔连拱石桥,桥孔环环相扣,“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桥中间有三个大桥孔,可供船只通行。垂虹桥建成后,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苏杭驿道也因此通畅了起来,从此之后,吴江地区商贾云集,文人墨客也常往来于此。历代文人途经垂虹桥无不吟诗作画,赞叹不绝,垂虹桥也随之名闻天下。
古往今来,描写垂虹桥的文章诗赋不计其数,王安石、苏轼、姜夔等分别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婉约词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姜夔,留下一曲《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写不尽江南的百媚千娇,唱不完垂虹的风情万种。
此后,垂虹桥历经明清两朝十多次修建,桥孔增至72孔,最长时全长有500多米,成为苏南第一长桥。论结构与现今宝带桥相似,然而桥身之长,孔数之多,修葺之频繁,在中外建桥史上极其罕见。正如当代桥梁设计大师茅以升所言:“吴江垂虹桥与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同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桥梁”,然而由于年久失修,1967年5月2日夜晚,垂虹桥突然塌陷。
垂虹桥历经沧桑,1996年和2005年,先后修缮了西端和东端,两边分别留下10孔和7孔断桥,为千年垂虹桥保留了一点遗迹。垂虹桥是一道记忆,也是一种文化情结,吴江的路、文学社团、文化活动等名称,都以“垂虹”命名,垂虹成为吴江的一张名片,这也是吴江人留住垂虹的一种方式。
平日里,垂虹桥也是平民百姓的休闲地,垂虹桥畔的百姓喜欢到垂虹桥上谈谈山海经,拉拉家常。
成为断桥的垂虹桥,失去了通行功能,在它的东侧建起了一座可供人车通行的大桥,桥孔跟垂虹桥有些相似。如今,这里也以垂虹桥遗迹为中心,建成了一座市民公园。园内还修有一座仿古的华严塔,与垂虹桥相映成辉。虽然由于地理及水文环境的变迁,已无可能再现“江南第一长桥”的盛景,但景区的建成也算是为千年吴江及近千年的垂虹桥留下一段留念与感叹。
如今垂虹断桥各自守望两端,一端是历史,一端是未来,连接断桥处的是老松陵人的垂虹情结。断桥处的河面,流淌着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愁。
(苏州农商银行 吴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