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收单那些事》
更新时间:2021-09-06
现如今的农村,很多地方都高大上了不少,比如说结算方式,得益于农商行的深入走访,一些商户用上了二维码收单。一个招财猫的收款牌子,客户只要掏出手机,对准“滴”的一声,音箱播报到账成功,买卖双方钱货两清,方便得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收单那些事儿。
要说的第一个人,叫张照兰,今年65岁,在北坎农贸市场外摆摊,卖点山药、丝瓜等家里种的菜,这两天生意不好,原因是别人都有收单牌子,就她没有,顾客见付款不方便,也就不来她摊上买东西了。说个老实话,张奶奶因为这事,愁得很,要说咱蔬菜不如别人,菜价高了,顾客看不上也就罢了,因为这点事,她真是不甘心。早上六点多,她就来到农商行北坎支行门前等,见到银行工作人员,她就把情况说了。没有微信、没有银行卡,支行行长联系张奶奶家里人,完成了微信注册,找来了家里的“一折通”,很快的,收款牌子与结算账户绑定完成,为了方便摆摊的流动性,专门选用了支持户外流量的收款音箱,语音播报声音大,张奶奶很满意。第二天,张奶奶提着一个西瓜来了:“这是我自家地里长的,特别甜,你们辛苦了,都来尝尝。”支行行长接过话:“您这瓜不错啊,多少钱一斤,在市场上卖的怎么样?”“一块五一斤,很好卖,差不多要卖完了。”于是,趁张奶奶不注意,支行行长掏出手机,支付了西瓜钱,然后目送着张奶奶开心离去。中午休息,支行员工都吃到了张奶奶的西瓜,沙沙的、甜甜的,味道着实不错。
卖大米、菜籽油,经营着福禄粮油站的老陆,只要不下雨,他都会骑着电瓶车,到外面转转,这一转就是十多年,靠着点口碑,生意还不错。“你们这换了几个行长,我都认识,你是新来的?” 老陆对着北坎支行新来的支行长打着招呼。很快,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这个小举动,关键时候,还真是派上了用场。那天半路上遭了雨,老陆的收款音箱进了水,不响了,有两笔钱怎么都对不上。接到电话,支行行长第一时间,帮他查阅了交易明细,确认无误后,给他匹配了新的收款音箱,同时,又帮他申请了一个新的二维码牌子,教会他如何在手机上查看明细、对账,这样一来,一个店里,一个外面,收款明细尽在老陆掌握了。自打这件事以后,老陆对农商行深信不疑,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放到了农商行,还到处推荐农商行的收银宝业务。不但如此,老陆还能经常接到支行长的电话:“喂,陆老板,生意兴隆啊,最近收单用的好的吧,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感谢农商行对我的关心。”就这样,老陆的小生意越做越好,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样样全的。方便、安全、快捷的收单,就是老陆的底气。
北坎的十字路口,有家早餐店生意特别好,老家兴化的陆元凤和老公一起经营,有汤包、面条、豆腐脑、麻团,南来北往的人,都喜欢这儿的味道。要说忙的时候,还真是连收钱都没工夫,很快的,农商行的收单就办好了,但是用的人不多。支行行长来到这吃早饭,注意观察了下情况,很快得出了结论。店门前的台子上,蒸笼太多,时常挡住贴在上面的二维码贴纸,店里面的没有二维码贴纸,只有墙上的微信收款码。两天后,支行行长来吃早饭时,带来了一个大牌子,还有新版收款音箱。再过两天看后台数据,果然交易量上去了。但是,小陆的店始终离“优质收单”总有那么一段差距。在满减活动的报名商户中,北坎支行推荐了小陆的店。吃早饭10块钱,竟然就减掉了4块,吃早饭的人,你传我,我传你,大家都要来试试,这一试,交易量自然就上去了。农商行就在家门口,有点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就能上门服务,收单没有额外费用,还有优惠活动,吸引力不止如此,早餐店里的那个收单大牌子,又显眼,又喜庆,不用靠近,坐在桌子边,拿出手机就能扫码成功。于是,后来附近的砂石厂老板、小超市老板,都来申请,换个大牌子,方便。
农商行的收单那些事还有很多,经营商户、小商小贩、老头老太,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农商行方便快捷的口碑。现在,光农商行北坎支行的收单商户就有360多个,其中优质商户130多个,年交易量26万笔,结算量达到1.1个亿。用的好,服务好,老百姓自然喜欢。更重要的是,在普惠金融的路上,收单帮助农户们,实现了结算的便捷性,让大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顺更美更自然。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