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三微”真意》
更新时间:2021-12-20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五柳先生体悟到的人生兴味,也是我很爱的一种意境。然而,在现实中,若你无法准确表达或观照自身和旁人的心思,便容易造成信息的“堰塞湖”。最终,沟通不畅事小,误解伤人实大。“三微”课程——微反应、微表情、微动作里的奥义属实需要我们去深究、学习和应用。
“红着脸”
“脸红”不一定是女子最动情的告白,也可能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不安或窘迫。据调查了解,在正式场合下当众发表讲话或演讲,谁都可能紧张。近日,在一次内部培训会上,某老师全程涨红的脸庞,泄露了其经过充分准备后“稳稳的表现”之下的紧张。身为“内向星人”的我,在感慨其多有不易之余,更敬佩其敢于自我加压和锤炼的胆识与勇气。换位思考,当我站上“讲台”,我是一展“I have a dream”般的气势与魄力,博得“满堂彩”;还是在“红着脸”之外,以“红着眼”宣泄着过度的紧张与不适?在我看来,正向微反应便是上述此种积极的自控力和回应力,表达者用它来触动受众,接收者以此来感知和感受表达甚至易地而处。
“你能行”
晨会的脱稿分享环节,每周的集中学习研讨会,每月的读书分享活动,重点工作的头脑风暴会,临时重要项目的会商…细数起来,所在部室这一年多来的光景确实堪称“新气象”,而我感触最深的是,许多以前注重“笔力”的事,现在还得叠加着考验“语力”,也即得要学会多元化的表达。“回头看”,起初自己“动嘴”异常吃力,好在后来牢牢记住了领导的教诲,“只有真懂,才能说好”,慢慢将茶壶里的饺子变作了餐桌上的吃食,将说不清、道不明的云雾积淀成了胸中的丘壑。其中,自觉受益最大的便是,回回怯生生地开口时,触及他人或鼓励或希冀的眼神,心中那股子“我能行”的底气便油然而生。所以,你藏在微表情下的加油鼓劲,或许不轻易间就成了旁人茁壮成长的宝贵养料。
“装兜里”
某个周末,陪着父母逛商场挑选换季的衣物。“老小,老小。”家乡有这样一句话,用来形容人老了便如同小孩般容易撒气撒泼。不带任何贬义,此话近年来我愈发有体会。旁人周末是“带娃难”,而我是“带”父母难,尤其是摊上买东西,则更是难上加难,毕竟“省钱”普遍是老人们沉迷和执着的事儿。因此,在老爹对着某款呢子大衣A、B两个选择纠结时,我惯常想调出手机计算器帮着出主意,谁知他摩挲了一会儿A大衣口袋处的印花LOGO后,便果断选定了。我很是好奇凑近问他缘由,他答:“这花和你母亲名字里的字配。”感动之余,单身的我甚至还有些羡慕。把你装进兜里,微动作中藏着的是我重重的珍视。
到此,职场中的“三昧真火”我尚未炼成,但工作生活周遭的“三微”真意我已有所悟、有所得。
(史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