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一件军大衣
  • 一件军大衣

    更新时间:2016-01-19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天气渐冷,又到了穿大衣的时节。现在很少见到穿军大衣的人了,但在20年前,军大衣却是非常普遍且廉价实用的御寒衣物。当年,我也曾拥有过一件军大衣,它伴随我在求学的路上奋力前行。

我的学校坐落在南京郊区炮台山上,冬天特别冷。晚上10点上完自习步行前往宿舍,真的是又冷又饿。爸爸朋友的女婿在南京当兵,大一下学期,他写信让我去拿一件军大衣,这个消息让我高兴得不行!当时,我坐公交车从长江大桥的南堡处下,走下约三层的楼梯,再穿过一个小公园,便来到了部队营房。那位兵大哥在办公室里等我,见了面一阵嘘寒问暖,让我甚是感动。后来,他把大衣给了我,还送我上了公交车。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大衣,虽然是旧衣服,但是洗得很干净,让我感到暖暖的,很贴心。回校后,我几乎天天穿着它,再冷的天也不觉得冷了。

对那位送我军大衣的兵大哥,我始终心怀感激。工作后,在一本机关通讯录上看到了他的名字,知道他转业到了某机关,便趁一次办事的机会去了他的办公室。尽管他已经不记得送军大衣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很真诚地感谢了他。现在想来,兵大哥也许不知道那件军大衣对我的重要性,犹如雪中送炭。一周只舍得周二中午吃一顿荤菜的我,晚上又冷又饿,实在不行就到学校大门口吃一个两毛钱的烤红薯。因为有了这件军大衣,着实让我感到了温暖。

在我毕业离校的前一天晚上,我把那件军大衣郑重地送给老乡学弟,听说他毕业后又传给了下一届的老乡。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时还不止一次地提到它。军大衣的故事让我的女儿早已听得耳朵生茧,甚至嘲笑我们矫情。可是年幼的她无法想象当年炮台山上的寒冷,更不能理解家贫的父亲在外求学的艰辛。

现在我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有解决温饱后绰绰有余的收入。当年的那件军大衣让我学会了感恩,感恩单位,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把对军大衣的那种特殊情感融入迎接商务转型的时代大潮,努力工作,奋力拼搏。

                                          (姜堰农商银行  姚慕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