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向“骗子”学营销
  • 向“骗子”学营销

    更新时间:2016-05-25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说起骗子,对银行从业人员并不陌生,近几年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使得柜面人员仿佛天天沉浸在与他们的斗智斗勇中。大家见招拆招,毫不含糊,用自己的智慧挽回客户的经济损失,保卫客户的血汗钱。

绝大部分的客户都会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认清事实,回头是岸。但有些客户却被花招百出的骗术所蛊惑,遭受了经济损失。这些骗子将“弱点营销”运用到极致,将受害者一步步引入陷阱,并屡屡得手。仔细剖析,“骗子”的招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悟透人性,才是根本。骗子都自称是某法院的法官,告知被骗者,某张卡被恶意透支数万元,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传票会在近期送达。如果想避免惹祸上身,可以支付一笔数额的保证金,汇至XX账户。骗子对人性的把握十分到位,洞察到了人性的弱点,知道普通老百姓们最害怕什么,抓住了人们对安全的需求。

第二类:限定时间,制造紧迫感。骗子经常会在电话中说今天是兑奖的最后一天,如果今天不将税费汇入指定账户办理手续,明天所有的奖金就会滚入下期,继续抽奖。这在无形中制造出了紧迫感,轻而易举让人立即采取行动。

第三类:利益诱惑。金钱的诱惑来自于老百姓本身的日常生活需求。利益的最终受益者绝对不会拒绝从天而降的财富,当骗子们将精心设计的骗局摆在面前的时候,利益诱惑就是鱼饵,步步深入,最后被骗子玩弄于鼓掌。

第四类:走亲情路线。从这个角度入手的骗子一般会特别和蔼,性格温和,能唠嗑是他们的专长,从文化大革命聊到改革开放,奶粉聊到鸡蛋,在聊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基本特征,进而层层深入,让被骗者深信不疑。

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骗子的所作所为,令人不耻,法律上亦不能相容。但骗子的强处和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将客户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对消费者个性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给出营销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营造紧迫感。着重介绍新产品、新业务,并告知优惠时限,让客户产生购买的冲动;三是利益诱惑。宣传农商行的产品优势、收费优势、利率优势,用实惠来打动客户的内心;四是将客户当成亲人,付出一颗真心。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做到思想上重视客户,行动上关心客户,真诚维系好客户与农商行之间的感情,用细心、用心、恒心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海门农商银行 于佳丽)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