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读书
更新时间:2016-11-21 作者: 佚名
日复一日的上下班,快让人忘了时间的更迭,脱下的西装和添上的冬衣在提醒着四季的轮回。看见同学在微信上整理今年的愿望清单,有一条是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看50本书。想想自己,真是惭愧,虽然读书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无需攀比,然而习惯使然,还是不免自省。古人云,寒读之当之以裘,饥读之当之以肉,欢悦读之当之以金石琴瑟,孤寂读之当之以良师挚友。究竟为何读书?
读书可以释疑。人生在世,无非读书、见人、行路、历事。而读书是最廉价的解除疑惑方式。简单一点说,我们很多人都是通过书本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小鸟在天空飞翔,我们在书中寻找很多个为什么的答案。往大一点说,人生很多转折发生的时候,是有点猝不及防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了,然后边学边成长,比如结婚,比如生娃。除了看山看水的那一点淡然,还是避免不了焦头烂额与兵荒马乱。现实无处寻求答案的时候,转向书本,也许柳暗花明。比如前几年我陆续买了苏小懒的《全世爱》,从第一册到第四册,从他们谈恋爱结婚到生娃,每一个相处的瞬间、成长的步骤都在其中。每每在现实中找不到解药时,我就去她那里找类似的场景。买崔玉涛的养娃秘籍,平常看不一定能记下,等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赶紧去翻书,寻找答案,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看书养娃。
读书可以解忧。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心如城市,到处是刨坑挖路、尘土飞扬。电视和手机,像两只老虎一样吞噬着工作之余为数不多的时间。每每夜晚把孩子哄睡之后也已快到睡觉时间。常常觉得迷失了自我,但又无处找寻,会难过,无缘无故,莫名其妙。面对生活的难题,面对人际的困扰,也会发愁,于是在书本中,与相似的灵魂狭路相逢,不期而遇,彼此映照,犹如微暗之火使内心漆黑的丛林瞬间充盈。一本书可以营造一个世界,无论外面如何大雪纷飞,里面兀自百花开放。烦恼袭来,学李白的洒脱;山重水复,学苏轼的豁达。《幽梦影》云: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净,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虽未全,但也可谓幸福。
读书可以启智。仓颉造字的时候,有鬼哭泣,大概文字中有被泄露的天机。我的阅读是杂食性的,看各种历史演义、革命小说、言情武侠,还有诗词歌赋。在前人留下的文字中,看见大历史、看见小人物,看见喜剧、看见悲剧,看见烟雨江南、看见秋风塞北,看见积极向上的、看见无处可逃的,看见激荡人心的、看见潸然泪下的。我在阅读中开始启蒙,体会宇宙之大,感慨人海之阔,开始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体恤与温情。在读书中,抬头仰望星辰,低头看见自己,感受到脚下无数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在读书中,体会豁然开朗的顿悟,体会难与君说的妙处。读书生涯,数学并不是强项,被老师夸奖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印象最深的是大学的线性代数老师,因为我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数学之美,如A>B,B>C,则A>C,其实在文学上可以说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今斯人已逝,遥想怀念。
读书可以明乐。小时候体会尤甚,常常主动去村里保管小学图书室钥匙的老师家找他女儿玩,只为每个星期可以看两本书。在书里,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比我所能见到的周围明亮、辽阔,让人心生向往。长大以后意识到,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时间,相比天地,相比光阴,能到达的地方太少,能感知的岁月很短。然而通过读书,可以视通四海,驰骋古今,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读唐诗,品味家国情怀;读宋词,体会儿女情长;读小品文,培养闲适恬淡。譬如世间种种欢喜,从读书中寻得,望读书中寄托。大学四年,熟读韦明铧写的各种扬州历史典故,平山堂、大明寺、瘦西湖、个园、何园,还有很多隐藏在悠长小巷里的不知名景点,与同学一起游玩,根本无需导游,指哪说哪。几年后,那个在华为上班的同学加班加得太狠,在微信群里说好想当年元旦的踏雪而行。如今,那些典故我也基本忘记了,那些快乐我还记得。
(泗阳农商银行 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