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青春志 垄上行》
更新时间:2017-05-23 作者: 佚名
鲜活的青春,应该在哪里生根发芽,绽放梦想?
久在银行机关工作的我,深为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所激励,一直期盼能有宽广平实的舞台,能够在拼搏中大写自己的人生。可是,迥然的选择让我在徘徊中犹豫良久,一次又一次迷失方向。当耳边响起“中国梦”的鼓声,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路在何方。2016年4月,我在“实干兴邦”的思想指引下,主动请缨到基层担任支行行长,决心以金融为支点,撬动地方经济发展,让家乡的父老过上更为幸福的生活。
来到偏远的张集支行后,我加大与各层级、各类型客户的交流力度,用心体会他们生产的疾苦,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努力为他们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在月港村,我遇到一位身残志坚的鹌鹑养殖户。虽然他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多种困难,但是诚实守信,有一股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周围邻居都很佩服他。得知他想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却没法去银行办理相关手续时,我们特事特办,和客户经理上门做好面谈面签等规定动作。事后,他逢人就说响水农商行对他们弱势群体的关爱,让我们赢得了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受此启发,我们转变工作作风,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的支持配合下,以小额扶贫贷款为抓手,排出时间表,实行“驻村办贷”,让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村,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所需的发展资金。据统计,仅6、7月份,我们新增加投放此类贷款超600万元。在那个火热的季节,我们挥之不去的不仅有汗水,还有一份爱心、一份成就、一份豪情。
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大普惠金融的工作力度。创立了“老家在张集”微信公众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金融常识,重点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并在文章末尾公布各村居客户经理的手机号码,7*24小时受理各项业务;以“阳光信贷”年检为契机,要求客户经理带上名片,与广大农户面对面交流,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让他们口中的“贷款难”逐渐远去;组建“张集同乡群”,把自己熟悉的存贷客户拉入其中,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在体验民风民情的同时,实名做好服务,及时接受咨询,第一时间解答他们的业务难题;策划“以爱之名,为中高考学子加油”、“不负春光不负卿,你我共建新张集”等主题营销活动,着力在互动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也提升单位在他们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要发展经济,必须做好示范引领,典型带动。针对张集中心社区农业基础较好的情况,我从农业中心和兽医站找到了全区种植面积超50亩、养殖规模达一定标准的77名专业大户,实行“家家到”服务,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视发展需求加大扶持力度,让勤奋创业者都有机会发家致富。张集居六组的孔老板根据生猪行情见涨的情况,计划与温氏合作创办养殖场,但是缺少部分启动资金。详细了解他的诚信情况、行业经验和资产实力后,我们迅速投放30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第一批生猪投放市场后,他笑眯眯地向我们报喜:“因为你们的雪中送炭,我们的生猪养殖场现在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呢。”在这批种植、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下,张集社区的很多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都走在了生产发展的道路上。
在所有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单位业绩突飞猛进,综合考核名次很快由倒数进入前列,曾连续三个月占据全行首位,夺取了张集支行发展史上唯一的“三连冠”,并先后获得县“巾帼示范岗”和“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把“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理念送达农户的心田。
如果说青春是一团火焰,那么务实、远大的志向就是一个火炬,引导我们在大好的年华里燃烧自己,建功立业。在家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愿做一粒小小的火种,以自己微小的能量,点亮父老发展的明灯。
(响水农商银行 陈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