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舌尖上的如皋》
  • 散文《舌尖上的如皋》

    更新时间:2014-05-23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风靡全国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联想到身边的美食。如皋,被誉为“长寿之乡”,这样一座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自然少不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

谈到如皋的美食,不得不提到如皋白蒲镇四大长寿食品(白蒲黄酒、白蒲茶干、蟹黄鱼圆、林梓潮糕)之一的蟹黄鱼圆。蟹黄鱼圆,又名“蟹包鱼腐”,据说是明末才子冒辟疆的爱妻董小宛创作的佳肴。蟹黄鱼圆,听到这个名字我们便知其既有鱼的细嫩,又有蟹的鲜美。蟹黄鱼圆是以淡水鱼中的上品“青鱼”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其工艺繁琐而杂碎,更显操刀者之功力,在一般的百姓人家,年轻人会做的,是愈发的少了。其实,蟹黄鱼圆最讲究的还是吃法,其上桌时要用一青花瓷碗,再洒一些青白相间的葱花,滴上几滴香香的小磨麻油,盛上白白的鱼圆,此时色香味俱全,让人忍不住咽一咽口水,然后用汤勺勺之,轻轻吹一下,牙齿慢慢对合,舌头微微前拥,一股鲜美的蟹黄汁慢慢的行走在齿间,蟹黄的香味充斥着整个身心,让你品尝到美食的更高境界。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华席间对蟹黄鱼圆赞不绝口,连夸这道菜“居然能把美味的蟹黄汤汁包进鲜嫩的鱼圆里,太好吃,太神奇了!”

如式香肠,对于如皋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进入腊月,每家每户都开始忙活起来灌制香肠。如皋香肠至今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年间。在清末获得“南阳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其做工非常讲究,它以猪的前夹心和后腿部分精肉以及足膘肥肉切成 1厘米 见方的肉料,肥、瘦比为2:8,配方的要求是每百斤鲜猪肉配用食盐 1000、白砂糖 1500、酱油 500、大曲酒 500、硝水 250,加入适量的生姜碎末,全部放在木盆里搅拌均匀,静置后将肉灌入预制好的约长 40厘米 左右的肠衣中,一面用针在肠上戳眼放出里面的空气,一面用手挤抹,用花线将两头扎牢,这样会使肉块挤得紧。灌好的香肠挂在晒架上吹晒7个晴天左右,然后取下入仓凉挂,通风透气散去余热,这样的如皋香肠色泽鲜艳、肥瘦比率得当。其可蒸熟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拌菜。入口后,肉质的香味配上辅料的咸甜,十分的美味!

……

当然,如皋的美食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如皋肉松、如皋董糖、油豆腐、蟹黄汤包等等,它们的美味必定让你爱上这座美丽的古城。想来吗?我在如皋等你……(如皋农商行  陈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