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清粥煮夏》
更新时间:2014-08-01 作者: admin
天一热,就没胃口,只想喝粥。
有过农家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粥是夏日里的恩物。趁早凉的时候,煮一锅绿豆粥。先是大火烧,然后细火慢熬,直熬到一锅绿豆、稻米开出花来,放些冰糖,井水里吊凉。盛夏的中午,日头火辣,溽热难耐,满耳鸣蝉聒噪,在重重的树荫里坐着,打着凉扇,喝上一碗这样的绿豆粥,只觉凉入心肺,满口清甜,暑气顿时消了一半。或者什么都不加,就煮白米粥,晾凉了,粥上厚厚浮的那一层米油是最惹吃的。
粥也是有脾性的,有些凉了好喝,有些就得趁热。比如糁儿粥,玉米糁儿或者大麦糁儿,凉了就结块,又厚又腻没法下口,全然没了软糯香滑的风味。煮糁儿粥的过程饶有乐趣,一手拿瓢抖搂,一点一点添进糁儿,一手持筷搅拌,不让一锅沸水停下来。小时候每每看我妈煮糁儿粥,就想起《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觉得我妈这动作的难度系数可比那高多了。吃起来亦有乐趣,一碗糁儿粥盛上来,要等粥上结了膜,摸着不烫手再下口,也只在膜上咬开一个小口,专心致志地一点点地吮吸,常常吃到最后,只剩下上面的一层膜,碗壁上也干干净净。当然,也有性子急的,边吹边喝,呼啦呼啦一气呵成,直吃得汗如雨下,但我总觉得这挥毫泼墨大写意式的吃法完全没有趣味,也不适合暑天。
还有菜粥,也要热热的才好喝。说菜粥,其实是带点咸味的粥,什么蔬菜都加一点,要有菜的意思在里面,还不能不把粥当粥,浓墨重彩的失了粥的口感。若嫌清贫,就在粥里加点肉末或者咸肉丁,瞬间便能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好喝的菜粥,常常是看起来模模糊糊一锅子,吃起来却是清清爽爽、咸淡适宜,既不厚重油腻,又不寡淡到无味。堤东的人家多长薄荷,便在菜粥里面加些切得细细的薄荷叶子,熬的时候,香气满屋子乱窜,吃着更加爽口,还多了清目宁心的芬芳疗意。
配粥的腌菜绝对是锦上添花。腌咸菜炒毛豆米,腌萝卜干炒花生,都要加点剁得碎碎的干辣椒,或者生姜片炖酱油豆子,汤汁晶晶亮的,散发着姜片特有的冲香气。
看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说粥“不太像正餐,只宜视为点心,心者,心下也,指胃,故点心,如同言‘安胃’”。我以为这是对粥之存在最妙的解释。尤其这样的苦夏,薄暮时分,一大家子于一桌清粥小菜前团团围坐,热热闹闹地吃吃喝喝,个中意趣哪是灯红酒绿间的觥筹交错能替代的!(东台农商行 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