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老戏骨的吸储人生
  • 老戏骨的吸储人生

    更新时间:2015-06-04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在东台市安丰镇,说起周维华的名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人们认识她,从前是因为她黄梅戏唱得好,而现在,则是因为她身为一名农商行员工给大家带来的金融服务。

今年首季,周维华的个人班外吸储余额突破了1亿元,总量达到11600万元左右,仅今年首季的增量就超过220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数逐年提升、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从2007年至2015年,她的班外吸储平均每年仍以1500万元的增量增长,拥有的固定客户数超过2000户。

取得这样的业绩,周维华总是诚恳地说全靠行里支持和客户给力,却只字不提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入行近30年的她,做过记账员、复核员、出纳、后台等很多岗位,真正走到前台做柜员不到四年时间,但对于一个常年坐后台、几乎不接触前台的综合业务系统并且年近50岁的人来说,这四年付出的要比常人更多,也更需要一种执着。首季最忙的时候,柜台前黑压压全是人,她一边要将客户所托的业务准确无误地办好,一边还得向客户介绍优惠政策,有些客户不理解,常常听不到两句就打断她,她也不着急,总是耐心地反复做工作,有时候说到口干舌燥都来不及喝一口水,甚至连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就为了挽留一笔存款或者拓展一个新客户。

周维华这种不怕碰钉子的工作精神感动了很多客户,安丰钢材市场的老板周宏就是其中一个。2002年,刚开始进驻安丰钢材市场的时候,周维华就上门公关了。因为不熟悉农商行的情况,周老板婉拒了她。这次“碰壁”并没有让她止步,相反,她上门的次数更多了,忙的时候,主动帮助招揽生意,有时候中午去,想周老板还没吃上饭,她甚至做好饭菜带上门去,就这样一次次地主动服务,最终赢得了周宏的信任。

“只要把客户当亲人、当朋友,总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支持。”这是周维华多年来做吸储工作的坚持与笃信。她有四大本厚厚的客户台账,上面详细记载了每个客户的基本信息,每年下半年,针对台账上的名单列个计划表,给每个客户至少打一个电话预约存款是她多年坚持的习惯,重点客户还上门拜访。不仅如此,预约时她总是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客户有什么不懂的或者难事儿,给她打个电话,她必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做好。以前坐后台的时候,每天找她办理存款业务的客户很多,只要接到客户的电话,她总是抽空上门服务,手头上的工作都是晚上加班做。怕万一客户有事打电话接不着,她的手机总是保持24小时畅通。这样的服务使得很多客户成了周维华的“铁杆粉丝”。王付林兄弟三人在上海打工,每到过年回家都来找她存款,一存就是近百万。养殖大户韩长根不但将自己每年的盈利收入存给她,还介绍了其他相熟的朋友。她的老家、丈夫的老家两个村,几乎都是她的忠实客户,每年都有五、六百万的存款。

这几年,入驻安丰镇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周维华更加努力了,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说节假日正是返乡客户存钱的时候,如果客户来存钱遇不到一个能让他们信任的人,说不定存款就转存到其他银行了。正是这样的将心比心,有很多客户一来就直奔她的柜台而去,相熟的就像自己家的亲戚朋友一样。

“一人在银行,全家都帮忙。”不仅自己一心扑在吸储事业上,周维华的丈夫、两个女儿都是尽心尽职的帮手,这么多年一直是“全家总动员”的吸储模式。她的丈夫身体不好,但是常年坚持开着摩托车载着她陪她走访对接客户,还主动担起了大部分的家务活,为她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跑客户。两个女儿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是都拜托曾经在安丰的同学以及现在身边的同事,她们说只有对妈妈工作上给予最大的支持才是弥补她们不在身边最好的关怀……

凭着满腔的热情和一份始终不曾懈怠的责任心,周维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虽然离开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戏曲舞台,却在这个金融服务的舞台上挥写了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东台农商行  陈亚文 张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