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门农商银行:“三牛”精神在“飞地”闪耀
更新时间:2021-09-06
“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目标!”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海门农商银行海永支行的立行之本,也是该行党员员工不忘初心的坚定承诺。12年来,这群平凡的“接力者”,忍受寂寞和孤独,舍弃亲情和团聚,用执着、奉献和付出的“三牛”精神守望着这片土地,谱写了农商行普惠金融的情怀和担当。
填补金融空白,“老黄牛”犁出新天地
海永是海门的一块“飞地”,位于一江之隔的上海崇明岛上,在崇启大桥通车前,只能依靠轮渡往来。海永是一块金融“洼地”。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口和产业支撑,银行出于成本和盈利考虑,不愿意设立网点。海永一度成了全省唯一的金融空白乡镇。可是,当地百姓的存款、取款、汇款以及养老金领取等金融需求,谁来满足?
2009年,海门农商银行决定:一定要在岛上设立网点,把这块金融服务的空白和死角彻底消除!经过反复权衡,一支由党员领衔的先锋队正式组建成立。同年6月28日,“领头人”吴健永远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他带着5位即将朝夕相处的同事正式赴岛上任。
总行给吴健的任务是15天内开业。急性子的吴健却要求在建党节前开业,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厚礼。他带领员工搬运垃圾、擦拭桌椅、调试设备,两天就完成了支行开业的所有准备。6月30日,锣鼓喧嚣、鞭炮齐鸣,海永支行正式挂牌营业。从此江苏省乡镇金融空白的历史被一举填补,实现了乡镇金融机构的全覆盖。
成功的喜悦如此甘甜。吴健带领下的党员先锋队,像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样,将汗水洒在大地上,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书写出海永金融历史上隽永一页!
交出沉甸甸答卷,“拓荒牛”蹚出精品路
开业,代表着迈出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存款为零、贷款为零、客户为零的残酷现实亟需吴健等人去面对、去克服、去突破。
面对士气低落的同事,吴健再次挺身而出,“客户不上门,我们就走出去,一户一户地拜访。只要功夫下得深,荒地也能变沃土。”吴健数次走访政府部门,奔走呼吁,终于争取到了养老金、财政补贴发放等业务的代理资格。渐渐地,老百姓从心底里接受了海永支行,办理业务的也多了起来。2011年5月,吴健接到调令,调离了海永支行。盘点这两年的工作,存款从0到8000万,这是吴健和他的团队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1年6月,党陆丽辉接过“接力棒”。如果说吴健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那么陆丽辉的任务则是提高办行质量,实现从“有”到“精”的提升。“在海永工作已经很辛苦了,还吹毛求疵地抓服务,弄得大家都很累,有必要吗?”面对部分员工的不解,陆丽辉没有退缩,也没有责怪,而是以身作则带着员工干。厅堂环境优化、6S管理落地……一项项服务提升抓手的落地,在海永这个偏僻的乡镇刮起了一股优质服务的春风。在陆丽辉担任行长的5年里,海永支行各项存款从8000万增长到1.8亿。
2016年9月,陆丽辉结束任期,“接力棒”传到了袁赛华手中。“翻开海永支行的荣誉册,我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有多重”,袁赛华在党员笔记本上写道。虽然到海永担任行长才半年,但是海永支行的各项工作又跨上了新的台阶。2017年的开门红工作中,海永支行一炮而红,各项存款净增5000万,达到2.3亿,增幅达到27.8%。
2018年7月,陈磊接过“接力棒”,带领支行员工开始了新一轮的拓荒之旅……
四任行长,十二年坚守,这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更是服务地方的写实诗。一位位党员、一面面旗帜,将一往无前的拓荒精神传承,写下逐梦海永、筑梦普惠的动人篇章。
奉献青春最美,“孺子牛”绘出同心圆
“长江的这一边是漆黑一片,长江的那一边是灯火通明。虽只有一江之隔,但心中的孤独感只有自己知道”,第一任行长吴健如此形容海永的生活。
体贴的爱人、懂事的孩子、上了年纪的父母,无时不刻不在牵动着海永支行员工的心绪,让孤独更增添了几分相思之苦。说起相思,没有人比陆丽辉感受更深切了。2009年到2016年,陆丽辉在岛上整整七年。为了不耽搁接送库,他主动带头住在了海永,每周只回家一趟。想家的时候,只能在宿舍里通过电话、视频一解相思之苦,这就是他七年工作的写照。
说起心中的无助,在海永工作过的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有一次,老员工顾洪新照例住在海永。当天夜晚,老顾突发肾结石,刹时间额头汗珠刷刷流下。当夜风大雨急,去海门轮渡已经停航。没有办法,老顾忍着剧痛,直到第二天早上,同事们坐摆渡将他送去了医院。这样感人的事例,海永支行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海永支行人以梦想为帆、奉献为桨,航行在普惠金融的蓝海上。
十二年,一轮回。有人退休,有人调离,有人进入,但海永支行党员引领的旗帜高高飘扬、“三牛”精神的印记熠熠生辉、扎根服务百姓的承诺坚如磐石。这份事业的传承,已经扎下了根来,与深爱的土地融为了一体……
(海门农商银行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