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皋农商银行:创新“贷”动“三农”沉睡资产
更新时间:2016-09-30 作者: 佚名
“第一笔5月底还清,种植台湾秋月梨赚了不少,6月29日,续借50万元,上水果保鲜项目,如皋农商行立马就批了。”初秋时节,如皋晨宇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硕果累累、紫气飘香,负责人姜建明望着满园晶莹剔透的葡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姜建明投身农业种植的第四个年头,“刚起步时没少为钱的事情费心,如果没有如皋农商行的100万元贷款作启动资金,合作社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多年来,如皋农商行始终秉承“根植本土、服务三农”的庄重承诺,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思路,在信贷产品、服务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较好地满足了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掀起了农村新一轮创业致富的热潮。
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农业农村融资需求
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担保难一直是制约农民生产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瓶颈。
“即便像我们这样的龙头企业,去银行申请贷款,也要找担保公司,要抵押、评估,要缴纳担保费和评估费,手续相当繁复。现在有了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地面上种植物价值越高,银行发放贷款越多,我最多一笔就贷到了300万元。融资再也不是难事了。”今年,如皋花木大世界的总经理王志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流转了260亩土地发展微型盆景生产,地面种植物经过评估,认定价值500万元。按照规定,他顺利贷到了60%的款子。
“早在2012年,我行便结合农村资金需求特点,打破传统担保贷款的局限性,陆续推出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开展的农户小额贷款、针对涉农企业开展的小微企业贷款等。”如皋农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吴慧阳说。
考虑到“三农”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针对涉农金融产品,近年来,如皋农商行从市场调研到研发设计,再到正式推广,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出了品种丰富的涉农信贷产品。例如针对如皋花木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花木盆景产业链,创新推出“花木贷”、“花商贷”、“花易贷”、“花景贷”等系列产品;针对普通农户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站的普遍需求,与光伏企业合作,创新推出“绿能贷”,实现互利共赢;针对农忙时节农民购买农机具需求较大,联合农机公司推出农机具贷,有效破解涉农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瓶颈。
目前,如皋农商行各类涉农信贷产品已超过20余种,余额5.36亿元,受到了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热烈欢迎,促进了农村、县域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
持续优化渠道建设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光能取款、转账、领政府补贴,就连水电费、电话费都能代缴,真是太方便了。”这个夏天,家住如皋市东陈镇尚书村的鲍阿姨过得特别舒心,自从村里有了“快付通”,她和老伴儿再也不用大老远赶到镇上的营业网点取钱,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取到儿子从外地汇来的生活费。
“每个季度农商行的客户经理都来村里举办金融知识讲座,现在卖菜的时候我再也不怕收到假币了。”在常青镇董王村农村金融服务站,说起如皋农商行的服务,村民李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如皋农商行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平台,安排乡镇支行网点客户经理定期到金融综合服务站坐班,拓展各项金融服务,通过引导农户到综合服务站办理小额取款、残损币和零辅币兑换等业务;在行政村开展宣传、获取农户基本信息、预评级预授信工作;向农户全方位宣传金融知识、非法集资的特点和危害,提醒农户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等等。
一个小小的金融服务站,打通了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皋人形象地将其称为“村头儿的银行”。也正是这样接地气的服务,让如皋农商行的金融服务渗透到以往被忽视遗忘的每一个角落。
截至目前,该行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50户,累计发生助农取款交易48767笔,累计金额1209.8万元;消费110125笔,累计4760.8万元;转账3585笔,累计金额4196.17万元;代缴费17058笔,累计380.66万元;查询53685笔;小额货币兑换10035笔,残损人民币兑换5832笔,提供人民币真伪识别服务19185次,有效防范假币6次,开展宣传活动524次,发放宣传资料14.5万余份。
“这项工程已经做了很多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集金融宣传、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窗口,实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无缝对接。”该行副行长展爱云表示,下阶段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形成具有如皋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精耕细作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精神。”多年来,如皋农商行一直扎根本土,将主要精力用在农村市场和零售业务的拓展上,依靠微贷产品和“阳光信贷”模式加强对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还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围绕特色产业链推出相应服务。
早在2008年,如皋农商行便在辖内开展了农户、小微企业“阳光信贷”活动,通过客户经理走村串户、积极与村干部对接,了解情况,由村小组长逐户通知农户,客户经理至村定点批量签约,主动调查授信,积极动员农户用信。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该行启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阳光信贷”活动,与此同时,上线阳光金融系统,该系统包括农户管理、查询统计和预警三大模块。客户经理在农户管理模块中录入农户家庭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信用评级、自动生成授信额度。查询统计模块可自动匹配农户在该行办理业务状况、统计支行村组各项业务覆盖率等。
“现在的‘阳光信贷’比以前轻松多了,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直接把资料输进阳光金融系统就可以了。”在吴窑镇何柳村,客户经理朱陈伟正拿着移动ipad进行阳光信贷走村串户活动,通过新上线的阳光金融系统,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在农户管理模块中录入农户家庭信息,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信用评级、自动生成授信额度,我现在一天可以录入30户。”截至目前,通过阳光信贷,该行今年已发放5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2.56万笔,金额64.25亿元,巩固和夯实了三农和小微的战略市场定位。
此外,针对农村小微企业客户无抵质押品、无正规财务报表、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如皋农商行还引入“德仕金融”微贷技术,运用“客户准入测评”“软信息分析”“自制财务报表”“逻辑检验”等技术对小微客户进行全面评估,开发了具有如皋农商行特色的扫街营销模式、小贷技术调查技术、审查审批模式、风险管控模式、客户管理模式、三会模式、限时承诺模式、客户经理考核评价模式等子类模式,形成了农村小微贷款的全套操作流程与标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服务小微客户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服务三农”已经成为如皋农商行发展的“品牌工程”,下一步,这家银行将不断创新开发和丰富适应农户和涉农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经济、促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标杆。
(孙艳芳 佘卉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