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 / 服务三农 / 涟水农商行:多项举措全面推进“三大工程”
  • 涟水农商行:多项举措全面推进“三大工程”

    更新时间:2013-12-23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根据《2013年淮安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实施方案》,涟水农商行积极部署,认真落实,全面加快“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建设。

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提升农村金融便利度。为推动金融服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我行针对农村、郊区、城区不同特点,构造金融服务新格局。一是实现行政村助农pos全覆盖。严格选址,确定390户特约商户,设立便民通服务点,开展“便民通”特约商户劳动竞赛活动,提高积极性,为附近农民提供查询、消费、转账和小额取现等服务功能,目前已实现375个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增设离行式自助服务点。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郊区人口大幅增加,为延伸服务触角,弥补网点空白的不足,特在城乡结合部增设2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全市范围内率先在乡镇设立1个自助银行。三是整合营销电子银行业务。在各网点全面营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的同时,总行开展“刷卡奖”、“学子乐专项营销”、“喜刷刷折扣”等活动,全面促进现代化支付手段推进,目前,圆鼎卡用户达36.7万户,手机银行用户达2.04万户,网上银行用户达1.05万户。

阳光信贷提质增效工程提高信贷支农普惠度。一是拓宽服务范围,增户扩面。分析农村劳动力分布结构,深度走访落实需求,将 “阳光信贷”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农户扩大至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及小微企业主,服务范围由原来的乡镇延伸至城区专业化市场。二是选址试点,打造标杆。选取大东镇为提质工程的试点,通过总行抽调人手对大东辖区内的农户重新信息采集,授信,评估,以此提高阳光信贷的授信面与用信面。各网点以大东阳光信贷为标杆,抓实推进提质增效工程。截至11月末,通过阳光信贷授信户数达13.万户,授信金额达28.5亿元,通过阳光信贷用信户数达4.17万户,用信金额13.06亿元。授信面、用信面较年初分别上升3.914.1个百分点。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在全县设立375个金融知识宣传栏,以宣传栏为载体,公布放贷条件、程序、利率等,实现信贷品种、服务时限、监督方法、办理进度“四公开”,实行社会监督,杜绝违规放贷及吃拿卡要行为,提升社会形象。

富民惠农创新工程全面提升客户需求满足度。在富民惠农创新工程方面,我行实行“探索一个机制,打响两个品牌,优化三个机构”策略,大幅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一是探索新型担保机制,我行对家庭农场推出的专项优惠贷款,根据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在涉农小额信用贷款限额内,对其发放相应额度和期限的专项贷款,目前已对胡集镇农场主发放“家庭农场主”贷款285.5万元,储备8户正在调查授信中。二是打响“新农村.安居乐”和“金阳光.商家乐”两个信贷品牌。目前已对五港集中区进行逐户建档、授信,截至11月末授信29户,发放贷款340万元,对城区个体工商户推出“金阳光商家乐”贷款,其中对东门社区、东鼎商城授信5880万元,目前用信2418万元。三是优化三个服务机构。在乡镇营销网络不变的基础上,优化城区营销机构,将原有的业务经营部分为公司部和个私部,通过充实客户经理岗位,明确产品定位,开展专业化营销。同时与苏州德仕公司合作,积极引进微贷技术,成立微贷工场,至11月末已发放贷款64笔,金额694万元。(林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