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联社:让“彩色农业”绽放“水晶花都”
更新时间:2014-07-14 作者: admin
随着第五届东海花博会的开幕,西双湖畔百万株百合花竞相绽放。这些绚丽的百合花都是从东海县内的各个鲜切花基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品种丰富,色彩鲜艳。近年来,东海联社积极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花卉产业,打造出致富一方百姓的“彩色农业”。
目前,东海县已形成了以山左口、双店、石榴、驼峰、白塔埠等为主的百里花卉长廊,全县苗木花卉面积达5.2万亩,其中鲜切花面积1.2万亩,花卉日光温室8000多栋,形成了医用材苗、绿化苗、观赏苗、盆花、盆景、鲜切花等六大类系列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40多个城市,年创产值10多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中心。
“贷”出亮点,贴心助农培育“致富花”
东海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空气清新,四季分明,非常适合鲜切花生产。2001年,东海县双店镇北沟村的村民单培齐率先试水鲜切花领域。由于种植鲜花对流动资金要求很高,创业初期资金缺口大,技术不够纯熟,鲜切花种植一直无法做大。针对这个问题,东海联社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到村里和相关市场进行调研,最终制定出一套方案对鲜切花产业进行扶持。
(一)有的放矢,“贷”出领军人物。为支持花农从辽宁凌源市引进优质百合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艺,该社对鲜切花产业的带头人单培齐授信40万元。在北沟村建立起第一家鲜切花种植园。通过单培齐带动其他村民种植百合等鲜切花,传授相关管理技术。
(二)雪中送炭,“授”出诚信花农。在看到单培齐养花获益后,北沟村很多村民也动起来,相继建起鲜切花种植园。为了北沟村的鲜切花种植户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创业,东海联社的信贷人员主动下村了解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资金需求状况,并为每一位种植户建立信用档案,根据情况对其进行统一授信。只要种植户有资金需求,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其中双店信用社就为北沟村267户鲜花种植户建立信用档案,授信金额达到103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鲜切花种植的发展。
(三)撑起绿伞,“创”出幸福花贷。结合百合花的生长周期和销售规律,东海联社专门推出了“幸福花贷”产品。该信贷产品迎合了鲜切花的种植需求,在鲜切花的种苗引进和生长期间投放资金,销售季节回收资金,对于信用良好,因种植需求需要占用资金的种植户,东海联社主动延长授信时间,为种植户撑起一把安心的绿伞。十几年来,共有735户花农通过“幸福花贷”获得扶持资金3317万元,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让利花农,“降”出融资成本。在种植初期,为了扩大种植规模,花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东海联社主动降低花农的贷款利率,延长贷款还款周期,降低花农的资金压力,让花农放心大胆的发展鲜切花产业。十年来,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共为700余户花农降低成本200余万元,让鲜切花产业发展的更快更稳。
二、以点连片,催开乡镇经济“幸福花”
单一的农户种植模式、较低的文化学历、信息来源闭塞等问题使得广大花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要想将花卉产业发扬光大,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在此形式下,东海联社提供资金,帮助当地花农建立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牵头带动,促建鲜切花合作社。单个农户种植的方式既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抵御不了市场波动的冲击。既然周边村民都愿意加入到种花大军中,单培齐等花农想到了将大家团结起来的方式,但是成立合作社不仅要大家信服还需要资金。这时,单培齐等再一次想到了东海联社。接到申请时,东海联社非常认同客户的这一想法。为了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对花卉种植合作社进行集中授信,对社员放低贷款担保条件,开办信用示范社贷款、种植大户带动小户贷款等多个信贷产品支持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已扶持花卉种植合作社20多个,对全镇2000余户花农进行授信,授信金额达到4825万元,直接带动周边1500余户花农,扩大种植面积5万余亩。
(二)热心服务,协助花农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从长远考虑,花卉种植仅仅扩大规模显然还是不够,如果种植的品种依旧单一,品质不高,花农们依旧抵抗不了市场冲击。鉴于当地花农大多知识水平较低,应合作社邀请,东海联社联系专业的技术人员陪同花农一起去外地花卉、苗木市场考察,引进适合东海土壤气候的花卉和苗木,扩充本地的种植品种。现在,东海鲜切花基地培植的六大类系列产品有一半是在当时引进的。
(三)产学研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更新的加快,要让鲜切花产业走的更远,种植技术必须跟得上。为此,东海农联社想到了技术合作,积极配合县政府加强技术合作的引进,经过不懈努力,先后与中国林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完善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花卉科技支撑体系,聘请了一批专家定期指导花卉生产,这些都为后期鲜切花产业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片扩面,助力县域经济开出“特色花”
双店镇鲜切花产业的风生水起掀起了东海县“彩色农业”的高潮,326省道沿路的山左口、石榴、驼峰、白塔埠等乡镇纷纷效仿双店,形成了芬香百里的花卉长廊。一直以水晶著名的东海,突破传统,揽获 “水晶花都”的美名。《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中更是将形成“南有昆明,北有东海”的中国花卉产业新格局作为东海鲜切花的规划目标。
(一)倾力支持,寻求产业模式突破。东海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独特,鲜切花生产紧紧围绕循环生态的主题。2014年初,东海农联社贷款800万元给单培齐为首的合作社与外商联合进行“猪-沼-花”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转型,这一举措不仅使农民的投入成本降低,而且收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和维护了东海农业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化步伐,东海联社发放贷款300万元,支持双店镇北沟村成立了龙头公司江苏省北沟花卉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农业保险机制、技术扶持机制等办法建立花卉种苗智能温室基地。
(二)多方联动,打造“彩色农业”。为了能将东海县的鲜切花产业做大,打造“水晶花都”,东海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从2013年至今,东海农联社响应政府号召,打造“阳光信贷”“扶贫贷款”与“幸福花贷”新型支农模式,以三项贷款联动平台为依托,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破解花农贷款瓶颈。截止2014年5月底,东海联社借助阳光信贷系统发放鲜切花产业贷款达5000万元,扶贫贷款扶持花农540余户,扶贫贷款金额达800余万元。
(三)放宽思路,发展一条龙产业。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一些相关产业,比如日光温室的建造,农资的销售,尤其是鲜切花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东海联社放宽思路,对鲜切花产业带动起来的其他相关产业也高度重视,积极走访,主动提供相关信贷服务,提高鲜切花产业的一条龙服务水平,促进东海县经济产业转型。截止2014年5月末,东海联社相继支持日光温室建造公司15家,贷款金额达330万元;并为25家鲜切花种苗培育及供应商户提供贷款680万元;同时为从事鲜切花销售和流通相关商户提供贷款540万元。(杨新宇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