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农商银行:金融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3-09-11
徐州农商银行坚定扛起“乡村振兴主办行”的使命担当,在服务三农领域、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上积极作为,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农业强市,奋力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截至7月末,各项存、贷款总额分别为1289.53亿元、1062.16亿元,在全市34家金融机构中,存、贷款规模均稳居全市第一。其中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979.21亿元,占比达92.19%。
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坚守定位,强化农业农村领域供给。紧扣涉农信贷需求规律,落实政策要求和发展需求,按照扩大覆盖、保本微利原则,单列涉农贷款信贷计划,加大投放力度,力争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至2023年7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595.15亿元,较年初增加34.98亿元,增幅6.2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25.88亿元,较年初增加15.12亿元,增幅13.65%,高于各项贷款增幅7.41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2.5亿元,较年初增加11.07亿元,增幅26.71%,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0.47个百分点。二是精准施策,大力支持现代农业。重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金融服务,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集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出“三乡助力贷”“助农宝”“惠农快贷”等专项产品。至2023年7月末,共发放涉农贷款44349户、金额125.88亿元,比年初增加6965户、15.12亿元,增幅分别达18.63%、13.65%。三是助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突出“乡旅”元素,发行了“乡村振兴卡”主题贷记卡,从“文旅+金融”出发推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截至2023年7月底,乡村振兴卡发卡3.5万余张,今年消费金额超2.3亿元。突出“乡食”元素,开展了2次“品徐州美味 赏非遗香包”直播活动,上架了香包、素火腿等特色产品,直播期间累计观看人次为46.1万,线上线下合计销售1.4万件产品,打响乡村地域特色营销品牌主题。
以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乡风改善。一是党建共建深度参与乡村治理。推行“镇长+会长+村长+行长”模式,与204个村社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深入落实徐州市“金融村官”赋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选派86名年轻干部挂职副书记,65名员工担任“金融村官”推动“党建+金融+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二是开展整村授信项目。打造标杆网点和示范村,持续提升阳光信贷覆盖率。联合当地镇政府,集中召开动员会,将信贷工作阳光化。截至7月底,整村授信富农易贷授信户数22.73万户,授信金额269.8亿元,用信户数23458户,较年初增加6118户。三是大力推进走访建档。以网格化建档立卡的模式,精准识别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围绕扩大金融覆盖面,对辖内行政村、自然村农户开展逐个建档工作,实行名单制服务。至7月末,已对全市397个村建档24.96万户,用信金额23.12亿元。
以多元服务增进乡村民生福祉。一是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创新“助农付”支付场景。为耿集镇量身定制“助农付”数字化金融服务,向蒜农提供绑定本人银行账户的专属转账二维码;创新“农机分期”产品,面向具有农业生产机械购买需求的客户发放一定的分期付款额度,缓解农户购置农业机械压力,为提高秋收秋种效率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打造金融服务“村村通”。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464个,进一步扩大代收代办、政务服务、便民服务范围,设立77家“社保医保双经办”服务网点,办理“苏服办”业务7万余笔,方便客户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实现了普惠业务的有效引流。三是多元融合服务。围绕“金融+供销”积极对接供销合作社,将柳新支行和汴塘普惠服务点作为供销试点,提振乡村消费。在多家支行打造“零工驿站”专区,为农民提供招工候工、政策咨询、现场招聘、技能培训等公益服务,帮助零工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陈莹莹 高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