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 / 服务三农 / 扬州农商银行:以综合服务“小站点”著乡村振兴“大文章”
  • 扬州农商银行:以综合服务“小站点”著乡村振兴“大文章”

    更新时间:2024-06-07

    查看详情

在推动便民利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扬州农商银行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三性”要求,以省联社“十百千”工程为指引,以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多元化、标准化、规范化、亲民化“四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布局“四务”融合服务点+乡旅驿站模式,推进金融服务与政务、村务、商务渠道共建共享、服务内容互联互通、便民活动相融相促,实现多种基础服务“就近能办好、即来即办好”。至3月末,全行在原有142家金融驿站基础上升级建设综合性服务点2家,政务型服务点1家,商务型服务点27家,村级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一、坚持互惠共赢,激活流量放大经济效益

以服务点为经营阵地,挖掘区位特色潜在价值,把握旅游市场供需两旺的强劲趋势,依托全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综合型服务点,在甘泉长塘村和方巷沿湖村打造精品乡旅驿站,全方位服务游客需求,把人流沉淀为交易流。一季度长塘特色“樱花节”期间,甘泉陈园普惠金融服务点到访人流量超10万人次,活动交易达3584人次,累计补贴3万元。完善积分权益体系建设,为服务点商户配套热卖商品满减优惠、手机银行积分抵扣等补贴方案,引导客户通过电银业务和支付交易攒取权益,以低门槛的活动政策持续激发消费意愿,助力商户扩大销售规模,也带动了全行收单业务增长。一季度参与“鼎惠生活一分购”特色活动的服务点交易量1.96万笔,其中商务型服务点点均交易量是其他服务点的8倍,同步拉动日均活期存款增加115.95万元,实现手机银行活跃2562户,提升网络支付绑卡业务2122户。压降低效业务运营成本,充分运用智能化设备提供“零接触”服务,对服务点硬件施行标准化配置,接入“农商·苏服办”政银合作平台,布设了多媒体POS终端、点钞机、存折打印机等机具,有效解决村民小额取现、转账、消费、查询等基础金融需求,并实现240多项政务查询与办理,既减少客户网点等候时间和往返时间,又避免低效业务占用厅堂资源。至3月末,全辖服务点累计交易笔数184.58万笔,交易金额8.78亿元。

二、服务民生百事,挺膺担当贡献社会效益

以服务点为宣传阵地,拓展电商助农销售渠道,打造“E路有我”线下体验馆和线上直播间,在服务点开辟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专区,以现场试吃、实地采摘、文化宣讲、技艺赏鉴等环节,提升客户参与度和体验感。线上开展多场带货直播,重点展销服务点驻地本行合作商户的农特产品,以省级平台优势扩大时令果蔬销路,助力农民增收。目前已开展各类直播活动8场,累计观看超25万人次,销售商品超万件,销售金额40余万元。广布引流转介裂变触角,依托“一当掌心宝”和“小苏大爱 普惠金融”微信小程序,在服务点醒目位置张贴线上贷、信用卡等引流码和活动宣传折页,靠前服务消费、经营等各类资金需求。客户成功办理业务后,商家还可以作为合伙人实时获得业务转介佣金,促使商户快消服务对象转变成为本行潜在客户资源。一季度服务点实现引流275人次,其中线上信用贷款累计签约56户,授信金额1176.20万元,用信34户,用信余额422.87万元。驻村金融助理、驻点客户经理、共建服务党员三点联动,依托服务点联合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开展反诈普法主题宣传活动,并常态化通过“五进”公益行动,向周边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网络刷单诈骗、反洗钱、数字人民币等金融知识,帮助村落居民了解金融知识,识别金融风险,合理规划金融需求,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助力宜居宜业,点绿成金守护生态效益

以服务点为共建阵地,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综合性、政务型服务点资讯归集优势,实地感知区域发展政策,立足“双碳”目标和“两山”要求,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村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绿色金融项目,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客群准入、担保方式和定价标准,强化绿色金融供给,2023年全行绿色贷款增长4.4亿元,增幅68.99%。丰富农业主体融资选择,借助服务点调研水土特性、乡土特征、产业特点,顺应民情民意提高金融服务与乡村需求的匹配度,基于乡旅驿站特点,推出“乡旅E贷”“惠农快贷”等一系列定制化金融产品,结合整村授信“富农E贷”提高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做到产品契合农情、资金专注农事、服务惠遍农人,开拓“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和转型发展新空间,一季度涉农型普惠贷款增速1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85个百分点。(郑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