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关注 / 东台农商行:飞出政府大楼的欢笑声
  • 东台农商行:飞出政府大楼的欢笑声

    更新时间:2014-06-23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此文刊登于金融时报 201465

近日,记者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盐城银监分局主导,东台市农委、东台农商银行参与的农村土地金融创新调研梁垛行,悟出一个道理:只要社会各参与方敢于想,愿意干,起而行,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2.6万本土地确权证

作为江苏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试点,东台市梁垛镇的2.6万户村民走在了东台市的前面,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7年率先组织土地调片丈量、复测,2011年梁西村在盐城市首家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0129月份全镇推开,当年土地确权证发证面达99%2013年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东台市委农办副主任的张美春介绍起梁垛镇的试点工作,如数家珍。

“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确权是基础、关键。”梁垛镇农办潘春明站长将一本红通通的本本推到了记者面前。

打开这本农业监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里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情况、承包面积、承包地块的四址尺寸等内容赫赫在目,清楚明了。

“土地确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推开这个红本本,梁垛镇政府前后调集了大约数千人次,花费了约莫3年时间,总费用投入超过160万元。”潘春明说,“有了这个红本本,哪家哪户有几亩土地,什么位置,一目了然,下一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有了登记确权的依据。”

张主任的“定心丸”

“我们村现在有人意向通过流转方式取得300亩土地进行粮食规模种植,但他是外地人,村民对他不了解,也难放心能否如期收到土地流转使用费,估计流转使用这事有点悬。”听到调研组成员征询问题、意见,一直沉默不语的梁西村村干部孙根宝终于打开话匣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孙根宝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政府文件上有这样一条:以流转集体土地及其地面林木、房屋等附着物设定抵押时,须征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书面同意”。

“对呀,土地交出去了,村民自然担心钱拿不拿得到的问题。”与会的人员纷纷质疑。

“经营户是一次性提前缴纳全部流转土地使用费,只要做好重点宣传,这一块完全不是问题。”农办张主任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参观梁垛镇政府一楼大厅可以看出,为了土地金融的成功创新,梁垛镇还准备了其他大量基础条件。

全程跟踪土地金融创新的客户经理

“我是希望提前将贷款手续办好了,像”易贷通“卡一样,要用钱时立等可取。”朱荣既是如意村干部,又是本村的规模种养殖大户。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他既积极支持又充满期盼。

“易贷通”是东台农商银行的支农品牌产品。执行“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借随贷、利率优惠”的政策,该产品在东台市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这个你放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设计也是按照”易贷通“模式来的,只不过担保方式不一样。”东台农商行信贷管理部经理沈扣林正准备张口,该行客户经理熊伟已经“抢答”,“经营权抵押登记手续还可以提前办理!”

看出记者的诧异,沈扣林笑道,熊伟是分工客户经理,自梁垛镇开展土地金融创新以来,他一直跟踪服务,因此,提起相关信贷政策,他自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清二楚。

沈扣林的一席解释,引得大家满堂大笑。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农商银行的金融创新果然"接地气"!”朱荣由衷地赞叹。

截至目前,梁垛镇已经有9户农户办理了他项权证,以51.3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9户农户可以随时从东台农商银行梁垛支行获得总额度为30万元的贷款。

记者手记

一直以来有声音呼吁不断,将土地、林木等农村长期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农民手中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真金白银”。可是,在基层要实现国家惠农政策的真正落地,还要突破法律、政策、机制等重重障碍,现阶段困难重重。那么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到底难还是不难?江苏东台的经验值得借鉴。(吴红军 吴海兵 张一东 张明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