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人物通讯:《“战疫”团队的护行者》
  • 人物通讯:《“战疫”团队的护行者》

    更新时间:2020-03-13

    查看详情

在海安农商银行的后勤团队,有这样一批当年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同志,在17年后的新冠疫情面前,虽然已经不似当年年轻力强,但接到任务后,依然当仁不让。

1月28日,根据海安市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部署,海安农商银行需要成立一支消毒小分队和防疫物资保管团队。于军华、王玉祥、徐松玲、吕林、丁左勤、陈金红、高仁军、范生平,这8位一直默默奉献在后勤工作岗位的同志主动请缨上“火线”。

17年前,有他们曾经共抗非典的记录

“17年前,我们共同抗击非典。今天,我们同样众志成城”。17年前,他们曾一起抗击非典,如今,他们的总年龄加起来已超过350岁,携手一起请战。

说起2003年的那次非典,47岁的老于还记忆犹新。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每一天都要无死角消毒两次,当时的消毒器具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只能人工用抹布擦,用脸盆装着白醋一点点洒。

忍着不时发作的腰痛,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位值班员工做登记的电工班班长王玉祥感慨道:“现在的防控手段是当年无法比拟的,现在,有电子测温枪,有红外热感仪,检测速度要比当年快多了,而且也比当年检测的准确程度高。”

日均超万步,是他们每天微信运动的记录

32213、31008、28080、27409、26039……疫情期间,朋友圈各种晒宅家宅到发慌,好多人的微信步数都是个位数,但后勤小分队每个人的微信步数却都在日均万步以上。当我们提醒大家不要随意走动时,老于他们的脚步却遍布每个楼道、每个角落。

“老徐,进出大楼都要测量体温”“小伙子,口罩不要戴反了”“小姑娘,手套戴了不舒服也要戴,健康最重要”……每天一到单位,老于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楼每一个角落都走一遍,查看是否有需要加强内部防护的地方,并细心地提醒每一个到岗员工做好自我防护。

等所有值班人员都到岗之后,他们依然一刻不能歇着,立即开始整理各个支行的防疫物资领取申请,再一家支行一家支行做好配送安排,一笔一笔记录好所有防疫物资的发放和库存情况,再做好登记造册,用最“笨”的方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负重40多斤,是他们每天背负器材的记录

大楼的消毒工作由老于和高师傅、范师傅负责,每天的消毒分为三个区域,一楼大厅、每层楼道和员工食堂,每个区域的消毒装备都不一样,楼道是电动喷雾器,一楼大厅是高压雾化降温喷枪,食堂是电动打药机……每套装备,加上消毒水的重量,重达40斤,要么手拎,要么肩扛,每次消完毒,老于他们都是一身的汗。老于说:“这个活,虽没技术含量,但要足够体力,来不得半点疏忽。”

每天的消毒工作只能等大家都下班了才能进行,等大家都回家吃晚饭了,消毒小分队依然在忙。“在这个非常时期,加班是常态,孩子只能让我们两家的老人照顾了,他们也都能理解。”老于的语气中,透着一丝对家人的愧疚。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比起你们的辛苦,我们做的事微不足道。”后勤团队的徐大姐今年3月就要退休了,她说:“行里的这些个小青年,年龄跟我的孩子差不多,我看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他们坚守在一线岗位,也很心疼,他们都没有退缩,我们大家伙儿其他忙帮不上,只能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客户、员工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用最实际的行动,真正将关爱送到了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老于,是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他说“不管年纪多大,不论职位高低,只要大家需要,我们就要上”。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筑起一道防御新冠肺炎疫情、护卫全行安全和员工健康的大堤。

(海安农商银行 吕璐)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