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半亩间》
  • 散文:《半亩间》

    更新时间:2020-06-04

    查看详情

大师汪曾祺著名篇,名叫《七里茶坊》,本地名作家丁立梅老师有微信公众号,名字大概叫“十亩间”。

我也是路人,想说的这块地也很小,只有两三畦,估计不足半亩,姑且仿一下七里茶坊的起名方式,给这块不属于我,但我又时常惦念的田地起个“半亩间”的名儿。

半亩间在科创大厦东,文广艺术中心后,紧靠路边的地块上。整个地块处于已征用待开发的状态。

前年春夏,这块地上尚有五六户人家,一色的红砖白墙瓦屋,灶披间、茅厕、草垛接在两侧,房前有瓜菜,屋子后有果树。

我是个好奇心强,喜欢走走停停、东张西望的人。每次跑步经过,总忍不住逗留一番。夏末的傍晚,暑气尚未散尽,纺织娘趴在豇豆藤、玉米叶上,“吱——吱——”拖长声叫。有老人坐门前剥豆子,也有从草垛抽一捆柴火,转身进屋烧晚饭、烧洗澡水的,还有脖子上晾条毛巾,尚趁着天光在地里劳作的。这样的场景总让人不经意就想起炊烟袅袅的原乡,想起荷锄的亲人,以及在大路上嬉戏打闹、撒腿奔跑的童年。

好在现在地块虽已征用拆迁,但因尚未动工修建厂房,勤劳的原住居民也尽量没让这块地荒着,上面依旧补种了各种庄稼、瓜菜。

半亩间略略有点不一样。半亩间是我住的小区的几户人家拼团跟原住居民租的。这是动了荷锄之心,去年我跟地里收割菜籽的原住民无意间打听来的。很便宜,大约100块钱一年!

其实地块已拆迁,土地收归了新区,如此做法未必妥当。但这也属“周瑜打黄盖”,出租方认为地原本就是他家的,未开发,就应该自家种,承租方认为花小钱能享受归园之乐,故而一拍即合,就这么默契地成交了。

得了这块地,各家都撸起袖子。种洋葱、青菜、茼蒿,种马铃薯、茄子、青椒,种空心菜、芹菜、花菜……去年秋天我数过,三畦地,最多时一季种过14种瓜菜。

大概是童年时的耳濡目染,我本就喜欢种瓜点豆,加之得知是邻居租种,我更觉半亩间眉目清秀,温柔可亲。每次绕东湖跑步,更加多走几步,绕进地里,瞄上几眼。

暮春,正是马铃薯生长的好时节,一株株膘肥体壮。豌豆花开到了梢子上,下边结出鼓鼓的荚。春韭割了几茬,刀口上撒了浮土掩着。有机花菜则过了最佳生长季,散棵了,估计没几日就要被翻作绿肥。小红萝卜待不住了,窜出地面一截,红艳艳嫩生生的皮色,让人忍不住遐想它的脆甜……

偷偷拔一棵,朋友怂恿我。她是揣度怂恿我蠢蠢欲动的心。

讲真,贼心贼胆还是有的。小时我就是“赛小伙”孩子王,拔萝卜、摘茄子、扒山芋这一类的坏事,真没少干过。

但有一样,她不知,我却越来越清晰。因为是邻居耕作,我与这块地似乎已有某种隐秘的皈依,半亩间早已成为我的“后花园”,默默惦念、偶尔观赏之暇,尽得东篱采菊之乐,安放悠然南山之心!

                     (东台农商银行 张明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