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扇子情结》
  • 散文:《扇子情结》

    更新时间:2020-10-19

    查看详情

前几天作协开会,会上,文友拿着有自己作品的扇子送给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文友,我有幸获赠了一把。他赠送的扇子,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折扇,但扇面上画着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像袅袅婷婷的少女一样,轻摇曼舞,步步生香。打开扇子,在这炎炎的夏日里,顿觉一阵清爽扑面而来,在纳凉的同时,欣赏着朋友画在扇面上的作品,好似清风送爽,十分惬意。

古时候,一开始扇子并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作为古代帝王出行用于荫蔽的工具,后来渐渐成为了一种风雅的物件,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闺阁少女都会有那么一把扇子。后来扇子成了一种礼仪工具,是承载情结、思想、文化的符号,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拿着扇子的女子,最经典的大概就是《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女子,一出场个个手拿团扇,犹抱琵琶半遮面,假如没有这样一把扇子,这个画面不知道要少了多少韵味。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人们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并且扇子和美是分不开的。

有句话说:美人持扇半遮面。中国讲究含蓄的美感,轻执罗扇,掩面而笑,半露的眉眼和唇角都是风情。“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自古以来,团扇就是一种朦胧美的象征,扇子上的画是女子的寄情之物,更是将女子的妩媚柔情、含蓄典雅以及万千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一袭古香,韵致天成。扇面上,描摹出了万般风韵,也包含了主人的情绪。执一把团扇,穿一袭旗袍,是很多女人的心头好。

而折扇,是文人雅士的标配。在古代,最喜欢用折扇的人其实是书生,特别是像唐伯虎、郑板桥一类的有点书法、绘画、文字功底的秀才。他们喜欢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书生小姐手里,更像一种调情物。

团扇“圆如满月”,多被仕女所爱。折扇人称“怀袖雅物”,多被文人钟情。每一把扇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把扇子都风情万种,阅尽天下事,每一把扇子都睿智聪慧,体悟人间情。人间情味,点点滴滴,都在一把扇子上汇聚,五千年灿烂文明成就了扇文化。

记得儿时,蒲扇是人们夏季纳凉的首选。拥有蒲扇的夏夜是温馨的。夕阳西下,吃过晚饭后,村子里的人如同赶庙会一样,不约而同地拿着蒲扇来到村头的打谷场上乘凉,孩子们高兴地玩耍着,大人们聚集在一起唠家常。玩累了,疯够了,我们就躺在竹床上纳凉。蒲扇摇出的清风,在闷热的夏夜里给我们带来阵阵的清爽,明月皎皎,虫唱蛙鸣,在奶奶老掉牙的故事中,困意渐渐袭来,睡意朦胧中犹能感觉到奶奶一下一下节奏舒缓地摇着蒲扇,凉风习习,扇灭了心中的暑热,扇跑了蚊虫,在恬淡寂静中,安然入睡。

时至今日,随着电扇、空调的普及,扇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每当走在酷热的夏日,热风扑来时,我仍怀念那一柄柄留下温馨亲情回忆的扇子。如今,扇子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有些内心深处的东西却始终没有变,如同故乡,在我心中成为深深的眷恋,血液般植根于我的身体中,永远汩汩流淌。

(沭阳农商银行 胡玲玲)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