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纳兰容若》
更新时间:2020-11-20
初识纳兰容若,源于那首诗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人生中许多人和事,都能像初见时那般美好惊艳该有多好,但回眸往事,却已是沧海桑田。这首词的无奈和忧伤,让我忍不住想了解词的作者,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不仅被他的才情所惊艳,更被他的经历所动容、所惋惜。
纳兰容若的一生应该属于凄婉的。他的人,芳华绝世,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而他的情,更是纯真美好……
纳兰容若,出生名门之后,他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更难得的是纳兰不仅饱读诗书,而且武艺高强,文武兼修。他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且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经常随驾出行。年纪轻轻如此成绩,可谓功成名就!
可惜如此绝世才情之人,却英年早逝,他的生命止于三十一岁,其短暂一生始终为情所困。虽有青梅竹马的惠儿,却在还没来得及表达时,惠儿就被选入宫中,从此“相思相望不相亲”;虽有娇妻卢氏,却在情意融融之时,卢氏难产西去,从此“执手哽咽,语多不能复记”;虽有红颜知己沈宛,却因满汉差异不能厮守……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
正如他的词所表现的那样,总绕不开哀感顽艳、凄婉哀怨、迷惘苦闷、忧愁抑郁,他的整部词的底色都是哀伤的。纳兰向往的是形神不拘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在现实生活中却又身为相国长子和皇帝侍卫,这表与里的对立正是他忧郁痛苦的内在根源,他骨子里是厌倦仕宦的,不能忍受黑暗的官场生活,然偏偏他没有选择,他的内心是如此的细腻敏感,只能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抑郁。情路的坎坷更是让他对原本就失望的生活更加绝望,心情长期抑郁,自然断不了借酒消愁。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抱病与友人相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一病不起,七日后病逝。
至此,尘世再无纳兰容若!“一尺华丽,三寸忧伤。”在最美的诗词里初识纳兰,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纳兰,纳兰虽已远去,纳兰词却在继续吟唱,流传的还有纳兰容若那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
(紫金农商银行 徐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