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海棠依旧 精神永存》
更新时间:2021-08-30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但是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对周恩来总理来说,虽然他已逝世,但他的伟绩和功勋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周恩来诞辰123周年。暮春时节,宿迁文联开展“乡村振兴 大美沭阳”采风活动。我们一行人在县文联领导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此次采风的第一站——刘集镇的海棠园。车子沿着公路行驶,公路两旁花色渐褪,谷雨过后,花红渐渐稀少,绿茵渐渐繁盛,两旁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春天的花乡美景如画,花开灿烂,姹紫嫣红,一步一景,让人沉醉 。
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泥土似乎刚刚醒来,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草儿零星散落在朦胧惺松的土地上,我们一行人沿着公路前行,静静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惬意无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四季的变换都令人心驰神往。
我们来到海棠园的时候,距离刘集镇第六届海棠节开幕刚刚过去一周。我认为这个时间刚刚好,如果选在开幕当天来的话,这里想必会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赏花群众挤满了海棠园。那种盛况,也是一种风景。比起热闹,我更喜欢安静的海棠园。早上的海棠园,安静而美好,一株株海棠花还沾满了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花蕊娇艳深红,每一株都开放得异常热烈。
走近海棠园,阳光通透,落花遍地,正是海棠怒放的季节,一排排玫红色的海棠花,像列队欢迎我们的礼仪,隆重而热烈,远看,海棠如彩色的云霞,染红了半边天。近两千亩的海棠花汇成一片花海,紫的、白的、红的、深红、玫红、海棠园里五彩斑斓,灿烂夺目,无边的海棠漫天飞舞,那种如火如荼的盛况,让你震撼,让你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据园主介绍,海棠花在未开放之前,是一个个粉红的小花蕾,像一只只小粉蝶息在树上,远远望去,是一树的红粉色,煞是好看。几场春雨过后,海棠花就扑啦啦全部登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蕊,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绽放。是那么的浓郁,那么的热烈,似乎要把春天渲染得流光溢彩,姹紫嫣红。海棠花有一种特别的美,美得动人、美得妖娆,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喜欢它的人很多。海棠花不仅娇艳动人,还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素有“国艳”之誉,被人们称为“百花之尊”“花中神仙”,同时它也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海棠,是周总理最喜欢的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节。中南海的西花厅里,满院海棠依旧灿烂。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亲和典雅,洒脱又不失庄重,似有傲梅风骨。有人称赞总理如海棠,侃侃而谈、平易近人、温暖亲切、大气从容。
看过电视剧《海棠依旧》的人,都被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周总理为党、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和他对党、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无比的忠诚和深情的厚谊,深深打动了很多观众。观众在微博里动情地写下:“总理好暖,海棠依旧,精神永存,看这部剧让我们热泪盈眶。”
海棠花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信物,整整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举世传颂的爱情佳话。周总理独爱海棠,中南海的西花厅种满了海棠花。那是1954年春天,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当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了周恩来。正是“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意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中,他也没有忘记回赠邓颖超一个热情的问候,托人带回一朵芍药花送给邓颖超。周恩来回国时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海棠、芍药,象征着两颗思念之心的信物,至今中南海的西花厅还完好地保存着它们。
世人喜爱海棠花,因为它也从不做作,不孤芳自赏,更不吝啬,街道两侧,公路边上,园林景观,农家庭院……随处可觅其芳踪。《诗经·卫风·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与“投桃报李”不同的是,回报东西的价值远比受赠的贵重,其高朗开阔的胸襟,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这也正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
陆游诗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这,正是《海棠依旧》坚守的初心,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中国人进行的一次精神洗礼后所发出的热切呼唤。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精神永存。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如今的西花厅,正开满了您最爱的海棠,花姿潇洒、楚楚有致。如今的中国,正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意气风发、自信从容。
百年征程,百年梦,100年翻天覆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奇迹,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这百年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沭阳农商银行 胡玲玲)
备注:此文在江苏省宿迁市文联组织的“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