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小寒》
  • 散文:《小寒》

    更新时间:2022-01-19

    查看详情

“雁北乡,鹊始巢。隆冬岁末之际,回望来时路,回首又一年。”元旦后不久,便迎来了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之说的小寒节气。冬日,就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再一次走进了数九寒天!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冬天是美丽的,是充满诗意的,如期而至的小寒的到来给冬日增添了几分诗意。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始”的“”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元朝诗人王寂的《望月婆罗门元夕》写道:“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这诗情画意,让人不禁联想起一幅寒而有暖的北国画面。

    小寒时节既是冬季的尾声,又是春季的前奏。纵使大地仍是一片雪柳风光,但也能常常望见北飞回乡的大雁,这是大地阳气已动,春暖即将悄悄来临。那期盼远方的亲人回家过年团圆的心,也随之萌动起来……

    小寒虽寒,但人心随着渐浓的年味而温暖起来。

    旧岁近暮,新岁即至。一进入小寒,人们便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预备,忙碌中的每家每户还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温暖融洽,为了寒凉时节添上一丝暖意。

    “民以食为天。”在吃这一方面,是最受众人津津乐道的。小寒的饮食原则是宜温热柔软,宜选择健脾暖胃的食材。“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此刻的八宝粥是家的味道、思念的味道,兴许这时来了一通远在他乡的子女打来的电话,心中的暖意不禁喜上眉梢。

    小寒是一个二十四节气中最寒冷的节气,是一个水冻草枯寒气逼人的日子。然而被人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却在冰天雪地的严冬里肆意风流,着意为娇。寒山的一株劲松,雪枝展怒,白甲披身,诠释着小寒卓然离俗的情怀;庭前的几茎翠竹,飒爽英姿,晏然自处,讲述着小寒冰清玉洁的品质;墙角的数点梅影,香脸半开,玉人浴出,闪烁着小寒迎霜傲雪的风骨。岁寒三友,在冰雪琼白的琉璃世界中,在霜裹雪披的无垠旷野里,如一幅不变的风景,在古人的诗韵间流淌,在今人的追寻里回转,在24个节气里挺拔,在小寒的冰雪里妩媚。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小寒虽然寒冷,但却是二十番花信风的故乡和怀抱,那些纷至沓来、美不胜收的二十番花信风,就是从小寒时节的一朵梅花边开始的。当二十四番花信风吹完,人间早已是艳阳高照、姹紫嫣红的繁花景致了。然而,这繁花的景致却来自于最寒冷、最冷酷的小寒时节,真是“不经一番风霜苦,那得梅花放清香”“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这千古的警句,至理的名言,就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书写在流转的节气、交替的季节里。

经过了人生的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那爱情便纯而又纯,那人生便真而又真。岁寒中,惟有那一剪松骨、半阙竹韵、数点梅影,长歌盛世太平,抒写岁时风流。

(泗洪农商银行 杜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