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画成一支“歌”》
更新时间:2022-01-2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感受到了绘画的魅力。
朋友的企业办公大楼落成,大楼内部的二楼,朝着正门的方向,是一阔大的墙壁。朋友想在这壁上挂一幅气势磅礴的国画,碰巧我有个熟人联系到了江都美术名家戴正国先生。朋友几经斟酌,确定请先生画一幅国画《旭日东升》图。
朋友的事,就是我的事。碰巧先生的工作室“小天地”就在江都的龙川老街上,离我的居处很近,先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便得以时常去观摩。久而久之,相互间加深了了解,也增进了友谊。
戴正国先生,打小受爱好画画的哥哥影响,也喜欢上了画画,七岁就与擅长刺绣的母亲和从事工艺美术的舅舅开始学绘画。学生时代,在家乡江都嘶马那一方就小有画名。1971年,进嘶马工艺厂工作。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美术专科学习。1981年毕业后,分配至江都县双沟中学工作。1990年、1991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成归来,先后在江都教师进修学校、江都工业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最后在江都职教集团退休。先生退而不休,在老街辟一室,谓之“小天地”,一为作画之室,一为聚友之地。
当装裱后的《旭日东升》图安装完成的那一刻,我被震撼到了!一进朋友的办公大楼正门,抬头看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里河山生机勃勃,显示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从此后,我与先生成了要好的朋友。
先生不止于美术教育工作,还积极参加江都地方的美术活动,曾任江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江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先生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先生为人耿直,好朋友,江都地方文艺名流常汇于先生的“小天地”,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滥竽其中,可谓受益匪浅。
先生爱酒,我亦嗜之,于是“小天地”里,偶尔我们会买点冷菜热肴来,再约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一回。每至微醺,先生便会击箸而歌,来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那声音,那情绪,说能冲了宵汉去,有点夸张,说“小天地”所在的江都老街,你立在那巷头,或站在那巷尾,都能听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肯定是不虚的。歌罢,先生会一声叹:我会画出这“唱支山歌给党听”。
或许别人会以为先生是酒后的兴致,也就是这么一说,但我却以为先生是认真的。处得久了,知道的先生也就日渐丰满起来。先生不是共产党员,先生的心里一直感谢党。他说,别的不谈,要不是那一年恢复高考,我最多也就是个画匠,更不要说后来成为美术老师,被人家叫做画家了。
先生因时,因事,创作过一系列歌颂党,歌颂人民的好作品:1988年创作的油画《雨花台烈士组像》,入选江苏省七县一市巡回展,并形成画集。先生感动于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第一个献出宝贵生命的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创作出了大型漆画《鹤舞九天》,该画创作于2004年,入选江苏省国庆55周年画展。2005年,先生有感于江都“许晓轩故居落成,为小说《红岩》中许云峰人物原型之一许晓轩烈士创作了一幅大型人物油画。2010年,先生应邀为江都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姊妹楼,创作工笔国画《姊妹楼》。2013年,扬州市安监局与扬州市文联共同举办“扬建杯”安全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先生的大型油画作品《生命线》荣获绘画类作品特等奖。2020年,“点亮春风,最美逆行”扬州市江都区战“疫”主题文艺作品展,先生创作了国画作品《向逆行者致敬》。
这行来的一路,可见得先生对党对人民充满了热爱之心,关切之情。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先生用饱满的热情,娴熟的国画技法终于创作出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画成,先生开心,我也高兴,立于画侧,那歌声,那弦律,似在耳畔:……我把党来比母亲……
(江都农商银行 樊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