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煮茶》
更新时间:2022-03-23
茶在炭火炉上慢慢煮着,等到水在陶壶里沸腾,茶叶随着沸水上下翻腾,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茶香逐渐浓郁,随之溢满整个客厅。
入冬之后,天气骤凉,围炉煮茶变成了我家的必备项目,尽管清理炭灰很麻烦,但暖烘烘的时光似乎有种魔力,一家人依旧乐此不疲。
古铜色的圆形炭炉由铜浇铸而成,外沿有一掌宽,雕刻着宽大而流畅的环带纹,内圈是三只朝外蹲坐在柱子上的小鸟,它们的尾巴指向炉心,恰好成了支架,点燃炉心的木炭,放上一只暖黄色的陶壶,煮茶开始了。与泡茶不同,煮茶更需要气定神闲的淡然,红红的炭火偶尔窜出几根火苗舔舐壶底,不似电力或煤气来得那么迅猛,但炭火的暖更持久而温厚,等待茶沸腾的空闲时刻,便是一家人聊工作、谈生活、倾诉心情或者调侃的时间了,茶香渐浓,清新的香味中混杂着热烈的炭火味,人的心情也愈发温暖舒展。时间在茶汤和笑语中缓慢地流动,待到壶盖冒着白汽“噗噗”地往上顶,茶便煮好了。陶壶保温性好,水的温度高,因此煮出的茶汤也更加香醇浓厚,倒一杯在青绿色的瓷杯中,好似一块琥珀色的玉石,色泽红亮,入口甘甜,回味绵长,如此一杯茶,倒像是喝出了古人煮酒论英雄时的盛大。
为享受煮茶的时光,我妈建议搭个小木屋,在我还以为只是一句玩笑之时,木匠们已经准备就绪了,第一天量好尺寸,做好搭建准备工作,第二天小木屋就初具雏形了,短短一个礼拜时间,为煮茶而生的小木屋已经亭亭立在我家小院,与此同时,我爸在木匠搭建留下的边角料中选材,为炭炉量身打造了一件“外衣”,做了一张中间镂空的圆形小桌,罩在炭炉外,将外延拓宽,又做了两张配套的木质小矮凳。
我妈欣喜于自己的想法兑现,把小木屋拍照发在家人群里,果然把阿姨姨夫吸引来了,三天两头带着各式水果和零食往我家跑,似乎发现了一个消遣的好去处。阿姨和姨夫经营着一家早餐店,每天凌晨便要起床熬高汤,煮糯米红豆,店里生意好,一上午都不得空,匆匆吃完午饭又要把蒸笼、碗筷等洗刷干净,马不停蹄地剁馅,做馒头、裹馄饨。直到前两年,弟弟去外地上大学,他们俩晚上不用料理弟弟,才有点自己的时间。弟弟刚上大学那阵,姨夫很是放松,来我家抿口小酒,大家说说笑笑,常常到十点多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两人每次来都要念叨着“解脱”了,不用被弟弟“烦”,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隔了一段时间,他俩来我家的频率明显下降,原来姨夫再次创业,接了点活自己干,店里大小事全部都要阿姨一人打点,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嘴上说闲着也是闲着,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闲不住的原因,还是心系弟弟,想为弟弟多积累一些。这两天,阿姨和姨夫加入了我们煮茶小队,和我们围炉而坐,谈天说地,几口热汤下肚,我爸骄傲地说起自己做木工、刷几遍漆才做出这张特制小圆桌,姨夫环顾炭炉,直指不足,“还小了点,马上寒假我儿子回来坐不下了。”大家哈哈大笑,弟弟又高又壮,确实坐不下他了,于是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对策……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随着茶汤一次次的沸腾,似乎所有的烦恼与不开心也随之蒸腾了,填满小木屋的是浓浓的暖意和家庭的温馨。醉翁之意不在酒,煮茶之意亦不局限于茶,而在于围坐之人也。
(宜兴农商银行 葛彦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