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人世间》
  • 随笔:《人世间》

    更新时间:2022-04-20

    查看详情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终于在大家无尽的眼泪中迎来了大结局,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好,这也许是更多人愿意看到的,也许是对那个年代最好的尊重。

父母出生在怎样的年代,我不知道;父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成人,我无法感知;父母又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生下我,我更无法想象。一直听着祖父辈、父辈们讲述着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讲到伤心处,时不时猛抽一口烟然后慢慢吐出,似乎是很想将那段记忆彻底抹去;谈到他们认为很快乐的事情时,手舞足蹈甚至是激动得跳起来,恨不得当场表演给我们看。虽然我很想身临其境,与他们同频共振,一同哭一同笑,但可能是缺乏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也可能是想象不够丰富具象,我始终没能融入到他们的故事里,不能感同身受,但我接收到一个很痛的点——他们过得很苦、很难,超乎我想象的不易。

我回到家后就想倒头就睡,女儿偷偷告诉我奶奶在房间里哭,我很着急地跑过去一看,竟然是看电视哭得稀里哗啦,我很纳闷什么样的电视让这个年近花甲的人这般悲恸,便也看了起来。刚开始看时知道了“大三线”,知道了一家人连吃住都是问题,知道了过年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一件大事。那时的感情,最擅长的就是离别和牵挂,过年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为了这几天的团圆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在书信、电报里来回传递消息。对于守在家的人来说,盼望常年在外的家人回家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对于常年在外的人来说,保证回家是一种承诺,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双向的吸引,即使再难也要想办法回家,这也许就是家的意义。

孩子长大了,每个人都在那个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管时好时坏,如意不如意,是时机的巧合,也是命运的使然。当我看到有着很好前途的周秉义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仍然要和当时被定义为成分很不好的恋人在一起时,一句“苟富贵,勿相忘”那是纯粹爱情真实的模样,我哭了,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去取舍,又需要多大的格局才能承受这种选择的结果。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间,女儿抛弃家人远赴偏远山区执意追求爱情,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甚至是不能被原谅的事情。将家风门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父亲周志刚,仍然惦记女儿胃不好,毅然背上精制面粉,克服重重困难到贵州山区去寻找女儿,省吃俭用攒了几年的胶鞋和肥皂毫不犹豫地留给了他们。即使再多的不理解,顶住邻里间的闲言碎语,他还是主动来寻找女儿,一声小名“蓉儿”,直接让所有人破防,这个铁汉的柔情其实是一个父亲无奈的妥协,也许这就是父母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最软弱的一面,尽管他们认为很狼狈。都说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的父母很有面子,可这种面子却在最需要孩子关心和照顾的很多时候使不上劲,而那个都是同一个爹妈带大的所谓愚钝孩子,却是留在身边报恩的,那才是他们最贴心保暖的里子。那个一直自卑想要得到父母认可的周秉坤,就是上天赐予他们最好的礼物,虽然没有哥哥姐姐那么给父母挣得面子,但家里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的肩头,是他默默撑起这个家,是他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左右,他永远是父母心中的老疙瘩,而爱他,也是父母永远忘不掉的事情。

尽管生活很不友好,不管是经济还是精神上的,那个个宁愿委屈自己和孩子也要给铁哥们、姐妹搭把手的友谊着实可贵。也许一部分人生活条件好了,贫富差距有了,在利益面前多少有了变化,但是兜兜转转大家还是像磁铁一样紧紧捆在了一起,一起向前,那也许就是革命友谊。

整部电视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人生短短几十载,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才叫人生。看到剧中演员们的投入演出触点太多,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每一个投入的场景,即使是与父母间的争吵、兄妹间的埋怨、朋友间的争执,都能惹人落泪,那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发自内心的带入,此时我就在那个场景里面,我就是剧情中的那个人。为更好地理解这部电视剧,我特意去看过作家梁晓声关于《人世间》的采访,从2010年开始构思,一思考便是三年,直到2013年初,他才开始动笔。是他用心、用情、用志,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字将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讲述给我们听,让我们了解了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帮我们跨过了认知上的盲区,也懂得了父母、理解了兄妹、包容了朋友。

如果有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

想得美。

是的,想想就美。

(如皋农商银行 陈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