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再忆曾祖母》
更新时间:2022-10-28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不经意间,曾祖母离开我们已有20个年头。可就在中秋月圆之时,她又一次来到我的梦里,满头银发盘成的发髻、饱经风霜的脸颊、炯炯有神的双眼、亲切慈祥的笑容、萦绕在耳畔的话语,一切竟是那么清晰……
从我记事起到离家上中学、上大学,每次归来看她,她的喜悦之情均溢于言表。曾几何时,我甚至觉得她话太多,比父母和祖父祖母更烦人,家长里短,从来没有什么大道理,有的只是生活琐事,日复一日地唠叨着“菜园里的青菜长虫了,包菜也被这些小东西啃坏了……”“红薯和黄豆因为今年的雨水太多,没来得及施肥、除草、捉虫,长势也不好……”“中秋节外孙和侄媳们送来的月饼和水果太多了,吃不掉,太浪费了……”“邻居小浩虽然话不多,但人挺好,每次雨后到菜园的路太滑,不好走,多亏他搀我一段……”说这话时,她虽已90多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还始终坚持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常常念叨家里晚辈们的烦心事,还要为未成年的重孙们考个好成绩、过年多奖励点压岁钱而操心。
曾祖母出生在1907年,她经历过封建主义的荼毒,也经历过战火纷飞、家破人亡的酸楚,经受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时期的困顿与煎熬,她深知生活的不易,世事的无常与艰辛。在她垂暮之年,常见她细细端详她那双三寸金莲,曾经的爱恨情仇便在她眼里缓缓流淌……年轻时的她,风华正茂,娇羞可人,为了嫁给富甲一方的曾祖父,8岁就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忍痛裹了小脚,这双三寸金莲帮她赢得了曾祖父一家的欢心,也让她心安理得的成为了少奶奶。
随着三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她本以为住在这整洁宽敞的大四合院里,过着衣食无忧、相夫教子的日子,便可与曾祖父厮守一生了。不料抗日战争爆发了,两个儿子都参军入伍,曾祖父也捐出了家产,解散了帮工,她只能蹒跚着小脚,过起了天天盘算如何维系生活的日子。一边为前线杳无音信的儿子生命安危忧心忡忡,一边为战乱中曾祖父每日脸上的阴云密布而惆怅……终于,盼来小儿在打了几场胜仗后,得到回武汉上军校的机会,便可回老家来看她一眼的消息了,于是她日日怀揣着小儿寄来的信和照片,牵肠挂肚地期盼着最疼爱的儿子归家的日子。可漫长的等待后,却传来牺牲的消息。每每谈起这段往事,她都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眼角不知不觉流下两行清泪。
三年自然灾害,撸槐花、挖野菜、嚼草根这些日子都熬过来了,但文革那几年,却是曾祖母的另一道坎,曾祖父因为家庭成份不好,不堪忍受欺辱,郁郁而终,撇下两鬓斑白的曾祖母一人独自生活。
后来,院子里不知何时多了两棵果树,一棵柿子树,一棵李子树。柿子树不高,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从我记事起,每到中秋时,树上便挂满了黄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有的枝条已不堪果实的重负,甚至亲吻到了地面。每当这时,父亲和祖父便会寻来几根粗壮的木棍将向四周不断伸展开来的树冠牢牢撑住。中秋的月儿分外明亮,月光洒满了柿子树,院墙边两棵桂花树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花香,似乎要把树上的柿子熏得又香又甜才好。我常常想,这柿子树难不成就是曾祖父的化身?也许是他想看看曾祖母是如何独自走过这段艰难岁月,要为她遮风挡雨,陪伴她走完人生的下一段?也许是他想把最香最甜的果实送给她?
而李子树,却长得很高,树冠早已冲上了屋顶,在盛夏快要结束的暑假,孩童时代的我,便在露水刚要褪去时,迫不及待地找祖父寻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当斑驳的阳光洒落在李子树上时,我便对准那团诱人的紫红色戳了过去,虽然命中率并不高,但也算自娱自乐了。到了晚上,茫茫无际的夜空中不知何时已升起漫天繁星,我躺在树下的竹床上,听着静谧的夜色里传来的阵阵蛙声,看着眼前悠然飞舞的萤火虫,常常想,这棵李子树莫非是曾祖母的小儿归来了?笔直高大的树干就是他倾长的身躯,树上红彤彤的果实,正是他献给久别母亲的一颗颗孝心,在送走寒冬、迎来酷暑的四季轮回里,孑然而立,默默守护着曾祖母的安康。
柿子和李子成熟的季节,也是曾祖母最欢喜的时光,晚辈们聚在一起,竹篮或箩筐里装满了刚从树上摘下的还带着白霜的柿子或李子,她一边热情地吆喝着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拿一些,一边颠着小脚不亦乐乎地忙着端茶倒水。
当我离开老屋,到外地求学后,陪伴曾祖母的日子越来越少。老院南面的院门旁,不知何时,曾祖母在这里开垦了两个小花圃,凤仙花、夜来香、鸡冠花、美人蕉,还有秋菊,常常引来嗡嗡的蜜蜂来回忙碌地奔波。
再后来,祖父因身患重病,不久便也离她而去了。听母亲说,祖父去世那段日子,曾祖母就这样拄着拐杖,倚在门边,黯然无神地望向院门外,半个月未曾言语。等她再次缓过来后,便又在院墙边栽下一棵栀子花,种上几株黄瓜、丝瓜和长豆角,老院里似乎又恢复了些生气。
大四那年,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单位实习,记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一大早便被父亲的电话吵醒,告知曾祖母已于前一天夜里静静的走了,我一时竟惊呆了,继而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听母亲说,临走前,她似乎早已得知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穿好了自己喜欢的衣裳和鞋袜,把晚辈们孝敬的零花钱用手绢整整齐齐包好压在枕头下,忍受着病痛的双手紧紧拽着曾祖父的照片……
再后来,每当我乘坐动车或飞机奔波于不同的城市时,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田地、山峦和云朵时,便不由想起我的曾祖母来。曾祖母一生坐过牛车、马车、自行车、小汽车,却从没坐过火车、飞机,有一年寒假,我从武汉坐火车回老家看她,告诉她火车可方便了,时间比以前节省了一半,禁不住想要考考她,“火车又快又稳,但也分为快车和慢车,您是觉得快车票便宜,还是慢车票便宜呢?”“那要看哪个坐得时间长啊?”我笑着告诉她慢车更便宜,她却是一脸疑惑。
“坐慢车的时间长,怎么反倒便宜?”这是曾祖母所不能理解的。当我笑她不愿意去了解新鲜事物时,怎知她早已洞悉了慢的昂贵,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欣赏着不一样的风景和人间烟火。
现在想来,也许是她积极乐观的性格,让她原本黯淡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不论生活待她如何,她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力更生,勇敢生活。而这些,又何尝不是她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金湖农商银行 龙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