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栀子花》
更新时间:2023-07-20
且听风雨,静待花开
——题记
今天送孩子上学,路上,娘俩一句话没说。
起因很简单,一场没考好的试。从昨晚到今早,娘俩各自都憋着劲,我气她的“眼高手低”,她埋怨我的“苛刻专政”。
下车的时候,到底是孩子先低下了头,“我下次好好考,一定考第一!”“军令状”里带着些许赌气,跟我的赌气。我也故作不在意,挤出一个“嗯”字。
七点二十,时间尚早,调整下心情准备上班。
转角的地方扑面而来一阵香气。哪里来的这样熟悉的香味,这样沁人心脾!寻味而去,看到一个老妇面前一竹篮的花,是栀子花!我竟叫出了声。可是没什么人买。相比,玫瑰和向日葵的摊前却挤满了人。“怎么卖?”“一个钢镚5朵,今早刚摘的,还带着露水呢!”我转了十块钱给她,她给我装了一袋子的芳香。我爱不释手,闻了又闻。末了,老妇又送了我几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极好养,一碗清水,等上一夜,这些花骨朵准开!”见她为人和善,我便多聊了两句。问她如何养栀子花,家里有几棵此等。已过耄耋之年的她聊起花来却毫不含糊,可以说是侃侃而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栀子花的越来越少了,大多数都喜欢流行时髦的花,你看”她努起嘴巴指向旁边的“时髦花”,“你知道吗?这栀子花看似很常见,却也是一种需要熬时间的花。光是花苞要鼓一个冬天呢!再经过一个春天的返青,到了端午的季节才肯露面。一开就是一个月,满院子的香味。可让人欢喜了!”质朴的语言浓缩了栀子花最为灿烂的一段过程。玫瑰有她专属的爱情花语,向日葵的寓意也为大多家长所追捧,到了栀子花这,仿佛提不上台面,甚至都不愿与之相提并论,真是这样吗?着急上班的我,来不及思考老妇的话。
下班回到家,看到瓶里插了数朵带枝的栀子花。“哪来的?”“我今天回老家咱妈让我带给你的。”对啊,肯定是母亲,她记得我爱这花。小时候,她总会剪下那些枝条和花骨朵送给大家。因这一袭花香,邻居无不欣喜感激。发间别着,胸前戴着,门口也总能留下串串欢声笑语。想到这。我又记起早上老妇的感慨,栀子花当属何种花呢?
闻香气,我知她性格阳光。每到夏日雨季来临,便到了栀子花开放的时节。这时,密密匝匝的绿叶间开始冒出嫩芽,缀成小花苞,渐渐结成花骨朵,和叶子一样青翠欲滴。花尖上透着月牙色的白,如翡翠所雕。不多久,皎洁纯净的花蕊一瓣一瓣地展开,满树的绿白相间,幽静地吐露着芬芳。怒放时,花瓣全摊开,把生命的辉煌渲染得淋漓尽致。不信,你听汪曾祺说,“栀子花粗粗大大,香也香得痛痛快快!”
看环境,我知她不骄不媚。栀子花特别好养,它不择环境,不需什么养分。只要剪下一段枝条,往土里一插,它就能生根、长叶、开花,送你一书房的芳香。不信,你听鲁迅说,“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水横枝,多好听的名字,清水里,一根小树枝正姿态优美地徜徉着。
想到这,我就像重新翻开一本搁置很久的书,获得新的感悟,这感悟竟是这般透彻。是啊!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和领悟,只是需要时间的证实。切莫过早下结论,更不可妄下结论。对待孩子也是如此。
再次去送她上学,突然就释怀了。她不一定要做到出类拔萃,也并非做到王者不可。学习不好,不是品行不行,也不是十恶不赦。学习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期短,开花早,像玫瑰;有的生来就有人追捧比拟,像向日葵;而有的确需要等待,寒来暑往,阳光雨露里开放,像栀子花;更甚有的一辈子也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所以,试着接受他现在的平庸吧,或许只是暂时的养精蓄锐含苞而待,或许有一天会芳香满园,亦或许郁郁葱葱,而我们,只需要等待,静静等待。(赣榆农商银行 梁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