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家乡柿子红了》
  • 散文:《家乡柿子红了》

    更新时间:2023-12-19

    查看详情

前些天回了一趟老家,发现老屋门前的柿子树上果实累累,一枝枝,一颗颗,红红的柿子挂在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又仿佛一盏盏红灯笼。回来的时候摘了一些稍硬的,没想到这些天柿子慢慢变软,颜色比之前的桔红色深了一些,红里透着亮,晶莹剔透。

不久前还在暖阳里享受着浓浓秋色,没想到现在已经悄然到了冬天。秋季渐远,天气变冷,不知不觉间日子就溜走了。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些地方的风俗是要吃柿子。民间有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口感绵软,味道香甜,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孩子们平时吃得少,所以深受他们喜欢!

想起小时候,到霜降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摘柿子。柿子树下一片丰收的景象。柿子树上的叶子伴着秋风慢慢掉落,一串串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树梢,格外耀眼,惹人喜欢。可能是品种的缘故,那时候的柿子树又高又粗,稍低一些的可以用钩子去勾,高处的就需要搭着梯子爬到树上去摘。也有身手敏捷的小伙伴,不用梯子嗖嗖地就攀爬到树上,踩在树枝上摘柿子,摘好了递给树下的人。要是距离高的话,得用帆布或者其他软布之类的东西接住,几个小孩子围在四周,叽叽喳喳,嘻笑打闹,拽着帆布的几个角,跟着柿子掉下来的方位挪动,免得柿子掉在地上摔烂。有的柿子在树上已经变软,要小心翼翼地放在篮子里。还有一些柿子挂在高高的树梢上,站在树上也够不着,那就索性不摘,留给过冬的鸟儿。到了寒冬,光秃秃的枝丫上,偶尔还能看到两三颗火红的柿子点缀着,那红色让人眼前一亮,给萧条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暖色。

霜降之后,柿子的口感更甜更好吃。稍硬一些的柿子,把它们整整齐齐码放在窗台上,每天忍不住用手捏一捏,看哪个软了能吃。在柿子树底下经常能捡到熟透了掉在地上的柿子,有的摔得稀烂,有的掉在松软的泥土或者草地上,完好无损。小时候路过柿子树,总要蹲在树下瞧一瞧,偶尔捡到两三个柿子,就像捡到宝贝一样。

那时候农村柿子树很多,柿子品种不一,大小也不一样。有大个的,形状和桃子有点像,皮薄肉厚,一次最多吃一个就饱了,也有个头小的,小巧玲珑,形状如红灯笼一样,俗称“红火罐”,看着喜庆。剥了薄薄的一层皮,轻轻吮吸上一口,香甜可口,满嘴都是浓稠多汁的果肉,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如今柿子品种多了,还有水果柿子,外形扁平,吃起来又甜又脆。

曾记得爷爷寓意深长的说,柿子全身都是宝,就连里面的软核也能吃。饥饿的时候,能有个白面馒头蘸柿子吃,能顶一顿结实的饭。爷爷那个年代遭遇过饥荒,受了很多苦,所以格外珍惜粮食。小时候我也吃过馍蘸柿子,但是嫌弃馒头皮硬不好吃,撕下扔掉,爷爷看见后,赶紧捡起来擦干净吃掉。爷爷说要惜福,即使是吃穿不愁,也不能浪费粮食。爷爷一辈子勤劳节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站在老家柿子树下,回味往日岁月情怀,尽管那些年我们欢笑的身影已经不再,那些年我们嬉戏的场面已经远去。看着那一颗颗挂在枝头的柿子,我明白,心灵深处的家乡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变得更加深沉。家乡柿子,不仅是一种果实、一种记忆,更是一种情感,是我对家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童真年代永恒的思念!睢宁农商银行  仝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