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壶子
更新时间:2016-02-25 作者: 佚名
又是一年冬天。
每年一进入冬天,我便牵挂起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每年一进入冬天,就时常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悄悄地将我的心带回老家。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大概就是如此吧。
老家是指我父亲出生、成长的那个家。
老家有什么,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不是在老家出生,也没有在老家成长,要说起我与老家的渊源,思前想后,仅仅因为这是生养我父亲的地方。既然没有什么渊源,怎会对它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呢?原因很简单——老家有已是鲐背之年的爷爷奶奶。
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年岁已大,加之要照顾二叔家比我大四岁的哥哥,就没有上城来照看我。直到我上幼儿园、上中学、上大学,都没有正儿八经地与爷爷奶奶生活过。每年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过年的两三天。按道理说,我跟爷爷奶奶的感情不会很亲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要归功于我的父亲。
打我记事起,也许在我记事前,父亲就经常给我讲他老家的那些事儿。先是讲他的曾祖父、曾祖母,再讲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后讲到我的爷爷奶奶。这里头复杂的人物关系,我也是成年后才理顺了些。虽然这里头很多细节我不太记得,但我清楚地知道爷爷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饱受了多少人情冷暖。到了今天,我们这一大家子开枝散叶,都得归功于爷爷奶奶。
所以,即便我没有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我好像朦胧地经历过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心贴得很紧。
前几天晚上,我与父亲散步,不知怎么地就说到了爷爷奶奶,父亲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你奶奶咳嗽好些了没有,好长时间不回家了。”说到这,父亲牵着我的那只手稍稍地握紧了些。我知道,父亲想家了,想爷爷奶奶了。夜幕下的父亲,应该和我一样,红了眼眶。
一到冬天,奶奶就容易感冒咳嗽,兴许与经常起夜有关。帮他们装了空调,说费电不肯用。老房子梁高屋大,不聚气,总感觉冷飕飕的。夜里起来几次,很容易受凉。不过老人的执拗,任你怎样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他们一人揣一个汤壶子,满足得很。
据说这两个汤壶子岁数比我都大。汤壶子的材质是黄铜,可能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呈古铜色,表面不光滑,细看有一圈圈类似年轮一样的纹理,一敲有清脆的声响。直径大概20厘米,壶口有个把手,方便拎着。汤壶子不烫手且保温效果非常好,通常一夜过后,还有点温度。每天睡觉前,爷爷都将两个汤壶子灌好水,提前放进被窝。
每年过年,我都享有特殊待遇,享受汤壶子。汤壶子在我看来可是稀罕物件儿。大年三十晚上,亲戚们都守在电视前看春晚,爷爷奶奶带不了晚,早早地上床。我和哥哥就去爷爷奶奶的房间陪他们聊天。我俩坐在床头,奶奶生怕我们冷,一个劲儿地让我们盖点东西。说着话,就把汤壶子塞到我手里,让我焐手,说女孩子的手不能冻,生了冻疮不好看。我紧紧地握着汤壶子,看到奶奶那布满皱纹、裂口的手,似乎在诉说着这一生的艰辛,想到这,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我和哥哥会聊点学校里好玩的事,后来工作了,也会聊点单位上的事。也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到,听不听得懂,从头到尾他们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兄妹两个。
去年过年,我带了个电水焐回老家。电水焐随身带,也随手扔。需要的时候就到处找。恩?这不是被正在沙发上打盹的爷爷抄着呢么!奶奶说爷爷的汤壶子不小心坏了,用不了了。之后那几天,爷爷时时刻刻都抱着电水焐,不热了就喊我充电。过完年临走的时候,我把电水焐送给了爷爷,起初,爷爷说什么都不肯要,直到我说家里还有一个,他才不再坚持。我教了他如何充电,他一学便会。奶奶怪爷爷:“小孩的东西也抢着要。”爷爷不好意思地笑笑。电水焐的事儿回来后我便抛之脑后了。
上个月回家,看见爷爷手里握着玻璃瓶,一了解才知道,原来电水焐坏了,奶奶的汤壶子漏水也不能用了。老两口现在一人一个玻璃瓶。我一听着了急,我说玻璃瓶不安全,而且容易漏水。爷爷说:“是漏水呢,上次你奶奶的那个漏水,铺盖湿了一大片。”奶奶怪爷爷嘴快,说玻璃瓶能用。我知道奶奶是怕我们烦心,在我们看来举手之劳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就成了拖累。他们是想尽量能不麻烦就不麻烦。
回城后,我去了各个超市,都说没有汤壶子卖。突然想起南门大街有专门卖铜制品的,满心欢喜地找过去,结果还是跑了个空腿。最后没办法,上网看了下,还真有汤壶子卖,立刻下单,买了两个。工作后,每年过年我都会帮爷爷奶奶买样东西。有的时候是衣服,有的时候是鞋帽。今年的已经买好了,汤壶子他们肯定会喜欢。
我能想象爷爷奶奶看到汤壶子又会怪我乱花钱,但我知道他们的心会很暖。因为他们能感受到孙女挂念着他们。我想,老人们健康、开心就是做晚辈最欣慰的事儿了吧。
(高邮农商银行 姚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