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小巷旧语
  • 小巷旧语

    更新时间:2016-05-26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巷的影子在我脑中已被飞快流逝的时光磨洗的越来越淡。

可今天,当我走在它圆滑不平的青石板上,看着两旁房屋墙上那一条条瓦角、棍棒划出的长短弯曲的线条时,有关它的记忆一下涌出,竟是那样的清晰。

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下午放学回家,刷刷两下写完作业,门前的小巷便成为我的“娱乐场”。随便从什么地方抽出一根棍棒,与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巷子不算大的空间里,“啊!啊!”两声,我们俨然成了大侠。一会儿是马队飞驰,一会儿是双方决战。然而,巷子实在是太狭小了,偶尔有行人经过,“小兔崽子,打着人了!”“滚远点!担子撞到你了!”无奈之下,只得退守半边,“英雄无用武之地”用在这儿是再恰当不过了。

过不多久,天色渐渐暗下来,车铃声由远而近,已到巷子口,大人下班回来了。妈妈们一进家门,又演奏出锅碗瓢盆交响乐,蔬菜放进油锅里发出的“呲呲”声,就是在巷子里也能听得见。但有更诱人的声音惹的我们东奔西跑,“凤糖糕——”“馒——头——”“馓——腰——子——”尽管买的时候很少,但抢先跑到担子前是一种快乐,闻闻那香味也是一种安慰,何况有时别人家大人买了,我们也能得到一块解解馋。

“吃晚饭了!”谁一声吆喝,圆的方的小桌子就在小巷里摆开了。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不一会儿,就有小孩挣脱大人的拉扯,从这桌到那桌挑食了。小巷里又一次热闹起来,“乖乖,吃吧,多吃点!”“小馋猫,来,拿着。”“叫爸爸!”“叫妈妈!”“爸爸—”“妈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时,整个小巷中人就都成了一家人。

晚饭后,小巷又成了纳凉的好地方。大人们先搬出一张藤椅或者用两扇门搭一个铺,把我们这些人放上去,给你一把芭蕉扇,不放鞋子在地上,免得又出去疯跑。这时,玩疯的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扇子一会儿高举头顶,一会儿骑在胯下,是枪,是马,是旗,千变万化,是想得到的各式各样的玩具武器。嗓子里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冲啊!杀啊—”“得——驾!”“喂—到这儿来!”……直到一个个小勇士都进入梦乡,小巷也才安静下来,默默地守候着身边的一切。

渐渐地,我长大了,小巷一天天见老,坑坑洼洼,布满苔藓,它是那样的平常,不起眼。搬家到新居时,我也只是不经意地看了它一眼。可今天,细雨中,站在寂静的小巷里,想到几天后小巷将不复存在,我的眼睛模糊了,耳朵里回响着小巷独有的叫卖声、呐喊声、欢笑声、打骂声,它是那样的热情、纯朴,那样的亲切、感人。与小巷对视,我问候一声,“你好,朋友!”小巷回声,“你——好——,朋——友——!”

(东台农商   周陈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