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到的九十三本书
更新时间:2016-12-14 作者: 佚名
离家九十四个月,收到年逾古稀的爷爷寄来的九十三本书,古旧的爷爷用最现代的支付结算方式表达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思念和不舍。
小的时候,父母工作非常忙碌,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被安排到了爷爷家里。那时的家乡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县城,不管你走到哪里,不超过一百步,总会遇到和你点头打招呼的熟人,边边拐拐、街头巷陌、犄角里弄,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眼神相遇,也都会报对方以微笑。我就是从这样的一个小城里走出来的孩子。
爷爷年轻时是个老师,平时不苟言笑,但待人宽厚,从来不拘泥于小节,尤其爱读书,在我的印象中,无论什么书,只要他一捧到手里,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在他的感染之下,我也渐渐地爱上了读书。最初只是为了模仿他,煞有介事地把书翻来翻去。后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就被书本中的内容吸引了,从而对书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依赖。再到后来,爷爷家的书,除了那些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以外,其余的早已经被我翻了个遍,再也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了。所以隔三岔五去逛县城里的新华书店就成了我们爷孙俩的例行活动。可是生活总是会给人生制造很多的不如意,有一天,书店停业了。那天,爷爷对着书店上了锁的门,伫立良久。
也许是因祸得福吧,自那以后,每个月爷爷都会抽一天的时间带我去市里的书店买书。凭心而论,去市里买书可比之前有趣多了。玲琅满目的书籍,宽敞明亮的环境,还有一群如饥似渴的购书者和读书者。相比之下,家里书店阴暗潮湿的环境,发黄的书页,几近空无一人的大厅,就显得相形见拙了。那时候,每个月的购书日就变成了我最快乐的时光。从小学升到初中再到高中,虽然这段时间里有很多家书店在我们县城开张,但每个月去市里购书已然变成了我们两个人的默契和约定,直到我离家求学的那一天。
上了大学以后,我很少去书店了。除了交通不便以外,实体书店的书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一些专业书籍在实体店很难买得到。而爷爷也渐渐地淡出了我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距离的原因,我和爷爷之间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少,沟通和交流也仅限于吃、穿和安全,和一些简单的寒暄。每到放假,我便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同学聚会,爷爷那里我也很少去了,即便是去了,也是尽快地抽身,虽然每每看见爷爷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之情,我也会感到愧疚,可是一回到年轻人的世界里,我就会立刻将所有愧疚抛诸脑后。直到工作以后,走上了社会,我才慢慢地成熟起来,懂得了亲情的意义,所以每次回去到爷爷家都会尽可能地多陪他聊聊天。有一次,我对爷爷说,我带你一起去市里书店逛逛。爷爷看了看自己的腿,沉默半晌,笑着对我说,等吃完饭陪我到门口转转就好了。当时,我对爷爷的举动并不觉得意外,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逛书店这件事,我们都未曾再提起过。
可是就在回到单位后的一个周末,我突然收到了一份快递。当我带着疑惑打开箱子的那一瞬间,泪水禁不住爬上了眼眶。一箱书,整整九十三本,从我离家的那一刻算起直至今日,整整九十四个月。当晚父亲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收到爷爷的快递。沉默了一会之后,父亲告诉我,爷爷的腿早已不灵便了,但那天听我提议要去逛书店,无奈自己已经经不起颠簸了,心里非常难受,所以就让父亲教他学网购,从注册、到开户、绑卡,再到打字、操作、选购……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爷爷关怀我的心从未改变过。
(紫金农商银行 张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