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
更新时间:2014-07-18 作者: admin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语出苏轼的《浣溪沙》,写出一幅清淡的田园风光,最后一句回味深长,“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清欢有味,我深以为然。
喜欢这清淡的感觉,清淡的滋味,如远山如黛、如淡柳如烟、如细雨如织、如心里那一抹清浅的欢乐。
清淡的欢愉来自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来自对疏淡生活的向往,来自一种安之若素的自在心情。
如果,一个人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宝石更隽永的意味;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听交响乐更感动;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清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清欢所以自在,是因为对生活的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求心灵的品位。
我想,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如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自得其乐。”可谓心中有大自在,从容淡定。
从容面对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那一份难得的清欢,不在乎长短,只在心花的那一刻绽放。
犹记在从前走过的一条石道,青石板的路面,两旁的树木丛生,杂乱的长着树树洁白的野花,不时拂过你身边。
一路漫步,顺手拈来一朵,深深的嗅一口,清香盈盈,其甜如蜜,心中遂有一种春天才有的感动和欢愉。
有时出去走走,来到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城市,到山顶,到海边,海天一色,长风袭来,顿有一种仰天长啸,随风而逝的感觉。
人世的纷争,红尘的烦恼一扫而光,身心如赤子般空灵。
身在现世,“清欢”如此难觅,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
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
人们在放纵的生活中以为快乐,在日复一日的麻木中消蚀着自己的生命。
细细回想,无不是过眼云烟,可悲。
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愈来愈无味了。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我们也许做不了第一流人物,但请在平凡的生活中偶尔固守一下自己的心灵,偶尔找寻一下那久已不再的淡淡“清欢”。(扬中农商行孙 玮)